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棠荆树不如群众》

(2023-11-27 11:20:21)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下卷 第九十四回 第四节:海棠荆树不如群众

【原文】

紫鹃也心里暗笑,出来倒茶.只听见园里的一叠声乱嚷,不知何故,一面倒茶,一面叫人去打听.回来说道: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萎了几棵,也没人去浇灌他.昨日宝玉走去,瞧见枝头上好象有了骨朵儿似的.人都不信,没有理他.忽然今日开得很好的海棠花,众人诧异,都争着去看.连老太太,太太都哄动了来瞧花儿呢,所以大奶奶叫人收拾园里败叶枯枝,这些人在那里传唤。黛玉也听见了,知道老太太来,便更了衣,叫雪雁去打听,"若是老太太来了,即来告诉我。雪雁去不多时,便跑来说:老太太,太太好些人都来了,请姑娘就去罢。黛玉略自照了一照镜子,掠了一掠鬓发,便扶着紫鹃到怡红院来.已见老太太坐在宝玉常卧的榻上,黛玉便说道:请老太太安。退后,便见了邢王二夫人,回来与李纨,探春,惜春,邢岫烟彼此问了好.只有凤姐因病未来,史湘云因他叔叔调任回京,接了家去,薛宝琴跟他姐姐家去住了,李家姐妹因见园内多事,李婶娘带了在外居住:所以黛玉今日见的只有数人.大家说笑了一回,讲究这花开得古怪.贾母道:这花儿应在三月里开的,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应着小阳春的天气,这花开因为和暖是有的。王夫人道:“老太太见的多,说得是.也不为奇。”邢夫人道:“我听见这花已经萎了一年,怎么这回不应时候儿开了,必有个原故."李纨笑道:老太太与太太说得都是.据我的糊涂想头,必是宝玉有喜事来了,此花先来报信。探春虽不言语,心内想: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只不好说出来.独有黛玉听说是喜事,心里触动,便高兴说道: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弟兄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旧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贾母王夫人听了喜欢,便说:林姑娘比方得有理,很有意思。正说着,贾赦,贾政,贾环,贾兰都进来看花.贾赦便说:据我的主意,把他砍去,必是花妖作怪贾政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了。贾母听见,便说:谁在这里混说!人家有喜事好处,什么怪不怪的.若有好事,你们享去,若是不好,我一个人当去.你们不许混说。贾政听了,不敢言语,讪讪的同贾赦等走了出来.

【端木持易见解】

据老百姓观察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

广西有一种树,叫青冈树。它的叶片非常奇特,对气候条件的反应非常敏感,当树叶变红时,生长有青冈树的地区会在一两天内下雨,当雨过天晴之后,叶片又变为深绿色,当地农民就靠观察树叶颜色的变化来安排农业生产,效果非常好。因此,当地农民称青冈树为“气象树”。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准确率高达90%.

这些都是讲的物候变化与灾害的关联关系。植物有这样的功能,动物更有这样的反应,比如猫、狗、老鼠、鱼等等,也都有这方面的能力。这些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万事万物都是有预兆的,“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只要善加观察,就能提前预知,做出应对,逢凶化吉。

海棠这个植物,有时候会“假死”,不如缺水以后,就可能会如此。雨水、温度适宜以后,就会“复活”,甚至开花。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贾母的解释,是说得通的。这个事儿,本身并没有到什么好坏、大小的区别。但不同人,却有不同的“人事”解读,这主要就是因为个人的心思不同了。乐观的人看啥都是乐观的,悲观的见啥都是伤感的。

有人喜欢说天时不好、地利不好、环境不好、别人不好,那为啥每个朝代,又都有各自的风流人物呢?说到底,还是看自己能不能适应,不要总是怪天怪地的。我们称这种人为“机会主义者”。他们总是冲着“有利”去干,这里有利就来这里,那里有利就去那里。心里没有方向,没有原则,没有坚持。

一个人心里要是有方向、有原则、有坚持,就不怕任何“鬼”,不怕任何“灾祸”,不怕任何困难。只要没死,就干,“千山万水只等闲”,“一直打到胜利”。这样的人,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呢?

那些怕妖、怕怪、怕顺逆的人,我看,就是机会主义多一些,就是“等靠要”的多一些,不肯踏踏实实自己干,整天过着依附于人的生活,抱着偷安偷窃过日子的想法,如何能踏踏实实过日子呢?

我的思想,就经历过三次巨大变化,跟大家分享一下。最早的时候,就是想靠努力,总能成功。后来发现,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得靠“时”,时机不对,搞不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君子责时”思想。再后来,发现如果一辈子“时”也不来,怎么办?等到下辈子再干?后来想明白了,也不能干等。总得干点什么,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尽力而为,成不成功,不重要了。不要追求当下即成。有些事儿,你得从现在做,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可能才会成功。就拿谭嗣同来说,聪明的做法就是等待时机。可如果大家都等,啥事儿也不干,那天下的灰谁来扫呢?于是他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他死了,也没干成。但不要紧啊,他在长沙时创办了长沙时务学堂,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学生,一个叫杨昌济,一个叫蔡锷。这两个也是时机不对,难成大功。哪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二位也是继续带学生,杨昌济带了个毛润之,蔡锷呢?带了个朱德。这二位在一碰头,从井冈山开天辟地,把事儿给办成了。你看,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一点点成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改天换地,没有个百年奋斗,如何能成?一代人干30年,也就得需要最少三代人呢。所以,非愚公不能干改天换地的事业。大事业也必须愚公这样的搞法。

这其中多少曲折,胜败得失,能够按照某个花草树木的盛衰,来作为分析决策?那不是胡扯淡吗?海棠开了就干?不开就不干了?田家紫荆死了,就要闹分裂,不搞团结了?搞团结还得必须田家荆树复活才行啊?这不是封建迷信是什么?

我们做决策的核心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阶级分析法。我们做决策的最终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阶级的调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支持,都认为有必要这样搞,那我们就要这样搞。天上下刀子,地上遍地是狼烟,也都要搞。这就叫虽千万人吾往矣,虽九死其犹未悔。

看什么海棠荆树,都不如看看身边群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