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话道道》
(2023-08-18 14:42:13)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九十回 第六节:话话道道
【原文】
且说薛姨妈家中被金桂搅得翻江倒海,看见婆子回来,述起岫烟的事,宝钗母女二人不免滴下泪来.宝钗道:“都为哥哥不在家,所以叫邢姑娘多吃几天苦.如今还亏凤姐姐不错.咱们底下也得留心,到底是咱们家里人。”说着,只见薛蝌进来说道:“大哥哥这几年在外头相与的都是些什么人,连一个正经的也没有,来一起子,都是些狐群狗党.我看他们那里是不放心,不过将来探探消息儿罢咧.这两天都被我赶出去了.以后吩咐了门上,不许传进这种人来。”薛姨妈道:“又是蒋玉菡那些人哪?"薛蝌道:“蒋玉菡却倒没来,倒是别人。”薛姨妈听了薛蝌的话,不觉又伤心起来,说道:“我虽有儿,如今就象没有的了,就是上司准了,也是个废人.你虽是我侄儿,我看你还比你哥哥明白些,我这后辈子全靠你了.你自己从今更要学好.再者,你聘下的媳妇儿,家道不比往时了.人家的女孩儿出门子不是容易,再没别的想头,只盼着女婿能干,他就有日子过了.若邢丫头也象这个东西,说着把手往里头一指,道:“我也不说了.邢丫头实在是个有廉耻有心计儿的,又守得贫,耐得富.只是等咱们的事情过去了,早些把你们的正经事完结了,也了我一宗心事。”薛蝌道:“琴妹妹还没有出门子,这倒是太太烦心的一件事.至于这个,可算什么呢。”大家又说了一回闲话.
薛蝌回到自己房中,吃了晚饭,想起邢岫烟住在贾府园中,终是寄人篱下,况且又穷,日用起居,不想可知.况兼当初一路同来,模样儿性格儿都知道的.可知天意不均:如夏金桂这种人,偏教他有钱,娇养得这般泼辣,邢岫烟这种人,偏教他这样受苦.阎王判命的时候,不知如何判法的.想到闷来也想吟诗一首,写出来出出胸中的闷气.又苦自己没有工夫,只得混写道:
蛟龙失水似枯鱼,两地情怀感索居.
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虚.
写毕看了一回,意欲拿来粘在壁上,又不好意思.自己沉吟道:“不要被人看见笑话。”又念了一遍,道:“管他呢,左右粘上自己看着解闷儿罢。”又看了一回,到底不好,拿来夹在书里.又想自己年纪可也不小了,家中又碰见这样飞灾横祸,不知何日了局,致使幽闺弱质,弄得这般凄凉寂寞.
【端木持易见解】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世有世道,家有家道……,道不常居,而是曲折多变。家道中落,一般就是说家业衰败,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境况不如从前了。薛家的家道就是如此。邢岫烟家的家道也是如此。林黛玉家的道也是如此。红楼梦里,多的是家道中落之人。“寄人篱下,况且又穷,日用起居,不想可知”,总是一样的零待遇,能好到哪里去呢?大家都是“蛟龙失水似枯鱼”,“同在泥涂多受苦”。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不让家道没落呢?历史上各种“圣人”,都对此做过尝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是古今家训之祖,他提出的手段就是要从“家庭教育”入手,包含以下三个重要内容:首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训的核心;其次,选择正确的人生偶像;再次,确立家庭教育的各项准则。
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写的《温公家范》,提出治家者必以礼为先。也是家庭教育为抓手,教育的核心是礼仪。
明末清初朱柏庐写的《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也算是道德教育。
清朝的《曾国藩家书》,在持家教子方面,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弟子规》,这本书,则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生活规范,教导家里的子弟。
统观以上诸种所谓治家的家训,大家可以看出,核心思想就是只要家族、家庭、家人都能够高扬道德礼仪,家族、家庭、家人好像就能繁荣昌盛,永葆家业一样。祖宗教给他们的理念是什么呢?就是不败家就是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祖宗已经创下了诺大的家业,根本不用子孙再费心去开拓发展了,只要守好家业,维持好,收成就吃不完,家业还能稳步扩大发展呢。即便不发展,稳定维持下去也能过的相当不错。
别说这些家训是这个思想了,所有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用的这个思想。维持平衡与稳定。打击一切破坏平衡和稳定的行为。就拿商业来说,商业能够快速的集中,所以,就非常容易破坏农业简单再生产的社会生产秩序基础。于是,封建社会,是打击约束商业发展的,只让他们保持在一个基本的商品流通范围以内。
所以,封建社会的家道,以平稳为核心思想。家族和家庭没落的话,一般都会归结为子孙道德败坏。所谓正经的子孙,就是能平稳的子孙。所谓能干的子孙,也是能平稳的子孙。一句话,平平稳稳,子子孙孙。不平不稳,断子绝孙。
大家明白以上道理后,就明白了,夏金桂家是搞生产为主的,所以保持的不错;薛家是搞商业的,所以就非常容易遭受打压,从而变得没落。
现代社会,生产为商业服务,商业占据了现代社会的核心地位,反而搞得生产不稳,时常受到商业活动起复变化的剧烈影响。时而生产不足,时而又生产过剩。搞生产的反而非常容易破产了。倒是搞商业的可以全球调节供应商,盘剥生产者,保持自己的商业地位稳定。
所以,封建社会,搞生产的家族不容易家族没落,容易稳定发展;资本社会,搞商业或者金融的家族,反而容易稳定发展。能稳定发展的家族,才需要家训,才需要道德礼仪约束自己,以保持长期稳定繁荣。封建社会那些地主家需要家训;现代资本社会,商业金融家需要家训。封建社会一个搞商业的人,比如薛蟠,你让他学家训,那是扯淡;现代社会,你让一个搞生产的家族或者企业搞家训,那也是扯淡。他们保命维持稳定都难,还谈什么道德仁义、规矩礼仪?
就像一个打工人,漂泊不定、朝不保夕的人,你跟人家谈仁义道德、规矩礼仪,岂不是扯淡?他们倒想稳,稳得住吗?别说他们稳不住了,就是绝大多数中小生产者,甚至是大生产者,这些所谓厂长老板们,都难以稳住,更何况一个生产工人了,对不对?
这就是所谓的“道”——天道、地道、人道、世道、家道、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