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是写死的,她不会死》
(2023-06-19 14:37:23)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八十七回 第七节: 黛玉是写死的,她不会死
【原文】
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妙玉道:“原来他也会这个,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述了一遍,因说:“咱们去看他。”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只听得低吟道: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歇了一回,听得又吟道: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又歇了一歇.妙玉道:“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字韵是第二叠了.咱们再听。”里边又吟道: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他音调,也觉得过悲了。”里头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里边又吟道: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オ,素心如何天上月.
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宝玉道:“太过便怎么?"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议论时,听得君弦蹦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就走.宝玉道:“怎么样?"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竟自走了.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彩的归至怡红院中,不表.
【端木持易见解】
先做一些科普:
“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ng shng jué zh y)是我国五声音调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羽等于6(La),亦称作五音。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顺序,那么对应的则是“角徵宫商羽”。
君弦,也称宫弦,古琴近徽一侧的第一根弦,弦最粗大,所谓声重而尊,故称:君弦。
无射律,无射,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从黄钟律标准音起,按照一定的生律法,在一个八度内连续产生十一律,相邻各律之间都成半音关系,黄钟律及后出的十一律统称十二律。十二律分为:六个阳律(六律),六个阴律(六吕),无射为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也是阳律之末。“无射,阳败于阴,枯竭之象也。于辰为戌,其中九月,霜降节交立冬。”
徵:古代五音之一;
变徵:指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四音级。指悲凉的音乐。
“变徵之声”,出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通过以上略作铺垫,大家应该知道,作者要表达的就是黛玉的音乐和歌词都太过悲凉忧伤,侵蚀阳寿,阳败于阴,有枯竭之象,有决裂之象,恐不能久。
我觉得,太过于直接,太过于肤浅,太过于迷信了。如同大泽乡鱼肚子里“见一方素帛,书三个字:陈胜王”。又如同丰县西边沼泽中间的路上老太婆说“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写的太假了。作者究竟是真这么认为,还是不得已而为之,这都要靠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自己去品味真相。我想,懂的人,一定能会心一笑。
作者为什么一定要把黛玉“写死”呢?诸君难道没有“满肚疑团”?
跳出红楼梦,我们来看《平凡的世界》。很多人说看到晓霞死的时候,非常恨路遥,为什么呢?因为他把晓霞写死了。他自己也说,自己把晓霞写死的时候,自己痛不欲生。可他还是把晓霞写死了。
路遥为什么要把晓霞写死?
因为晓霞不死,她极可能就要服从现实;她就会成为下一个润叶,润叶和少安已经不可能了,晓霞和少平也是不可能的。作者眼里,这是无法超越的现实。他个人认为,如果要从现实出发,那就必须把这种美好毁掉。这是一种亲手掐死理想的悲壮,一丝希望也不给自己,更不给读者。所以,他的痛苦,一点儿也不比读者少。
只是,如果现实只是毁灭,我们又将从哪里寻找生路?到哪里去寻找希望?问谁寻找阳光?
群众为什么恨他,就是因为群众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更不愿意接受毁灭,也不能接受这种毁灭。他们要生存、要发展、要反抗、要奋斗。他们要毁灭毁灭者。他们要创造历史。事实上,历史也正是由他们来创造的,而敌人,却总是想要毁灭他们。
路遥是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红楼梦下卷的作者高鹗,也是这样灭自己的威风,长敌人的志气。所以,他们要把最美好的人物毁灭。他们脱离群众,所以看不到群众的力量,群众的智慧,群众的抗争,看不到不到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力、光明和希望。
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悲壮固然是有的,但我们绝不服从现实,绝不接受命运,绝不放弃未来。路再遥远,只要方向正确,我们就一定要向着那个方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是我们伟大的无产者,不同于路遥和高鹗的地方。
“死亡不属于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