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时代》
(2023-06-09 09:51:42)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八十七回 第四节: 克服时代
【原文】
这里黛玉添了香,自己坐着.才要拿本书看,只听得园内的风自西边直透到东边,穿过树枝,都在那里唏哩哗喇不住的响.一回儿,檐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当当的乱敲起来.一时雪雁先吃完了,进来伺候.黛玉便问道:“天气冷了,我前日叫你们把那些小毛儿衣服晾晾,可曾晾过没有?"雪雁道:“都晾过了。”黛玉道:“你拿一件来我披披。”雪雁走去将一包小毛衣服抱来,打开毡包,给黛玉自拣.只见内中夹着个绢包儿,黛玉伸手拿起打开看时,却是宝玉病时送来的旧手帕,自己题的诗,上面泪痕犹在,里头却包着那剪破了的香囊扇袋并宝玉通灵玉上的穗子.原来晾衣服时从箱中捡出,紫鹃恐怕遗失了,遂夹在这毡包里的.这黛玉不看则已,看了时也不说穿那一件衣服,手里只拿着那两方手帕,呆呆的看那旧诗.看了一回,不觉的簌簌泪下.紫鹃刚从外间进来,只见雪雁正捧着一毡包衣裳在旁边呆立,小几上却搁着剪破的香囊,两三截儿扇袋和那铰折了的穗子,黛玉手中自拿着两方旧帕,上边写着字迹,在那里对着滴泪.正是:
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间旧啼痕.
紫鹃见了这样,知是他触物伤情,感怀旧事,料道劝也无益,只得笑着道:“姑娘还看那些东西作什么,那都是那几年宝二爷和姑娘小时一时好了,一时恼了,闹出来的笑话儿.要象如今这样斯抬斯敬,那里能把这些东西白遭塌了呢。”紫鹃这话原给黛玉开心,不料这几句话更提起黛玉初来时和宝玉的旧事来,一发珠泪连绵起来.紫鹃又劝道:“雪雁这里等着呢,姑娘披上一件罢。”那黛玉才把手帕撂下.紫鹃连忙拾起,将香袋等物包起拿开.这黛玉方披了一件皮衣,自己闷闷的走到外间来坐下.回头看见案上宝钗的诗启尚未收好,又拿出来瞧了两遍,叹道:“境遇不同,伤心则一.不免也赋四章,翻入琴谱,可弹可歌,明日写出来寄去,以当和作。”便叫雪雁将外边桌上笔砚拿来,濡墨挥毫,赋成四叠.又将琴谱翻出,借他《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与自己做的配齐了,然后写出,以备送与宝钗.又即叫雪雁向箱中将自己带来的短琴拿出,调上弦,又操演了指法.黛玉本是个绝顶聪明人,又在南边学过几时,虽是手生,到底一理就熟.抚了一番,夜已深了,便叫紫鹃收拾睡觉.不题.
【端木持易见解】
黛玉和宝钗,近来都非常伤感。为什么呢?
原因也不复杂,不过是春花遇到秋冬雨,不能得时;从暖湿之江南移到寒燥之北地,不能得其所;心上人长大了,心也大了,不再似儿时那么痴迷于一人一事,大部分精力转去求什么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了,心也就不在此处了,故不能得其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尽失,怎不令人伤怀呢?也只能是“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间旧啼痕”了。
遥想孔子当年,从国外回乡的路上,见兰花生于野谷,想到自己人虽如兰,却生不逢时,于是似诉似泣,如怨如愤,幽怨悱恻,作《幽兰操》以发之;等回到家里以后,看到诸多旧物旧人,独不见颜回,自己门徒虽有三千,惟颜子最贤而敏,箪瓢乐道,可惜天命亟夺,道学无传。自己出国传道一路受辱,如今颜回也已不再,自己外不得势,内不得人;外传无门,内传无人,天丧斯文,愈思愈下,岂不痛哉惜乎,惜乎痛哉,“一发珠泪连绵起来”,遂作《思贤操》以抒之。
近些时日,看木心和陈丹青的简介,与孔子和黛玉,几近相似。他们二人,也是生不逢时,不得其所,不得人心,故流落国外。之后时代巨变,沧海桑田,二人又声名远播起来,故得以荣归故里。从1989年1月15日到1994年1月9日,木心客居纽约,做了五年“世界文学史”的布道,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陈丹青就是其中之一。于是陈丹青自称学生,将听课笔记五册,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成书,名曰《文学回忆录》。这本书震撼我的地方在哪里呢?是我看到木心的借此表达的志向。他说,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他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他使我想起巴尔扎克,他也要“克服时代”。他使我想起古今中外,所有生不逢时的人们,国内有屈原、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欧阳修、汤显祖、施耐庵、曹雪芹、鲁迅……,国外有但丁、荷马、苏格拉底、马克思、托尔斯泰、高尔基、雨果、巴尔扎克……等等。他们哪一个不是努力“克服时代”的人呢?
克服时代的方式,一种是拿破仑的枪;一种是巴尔扎克的笔。克服时代的范围,一种是在自己身上,如木心那样;一种是在一个(或多个)国家身上,如列宁那样。克服时代的性质,一种是复古式的,如孔子那样;一种是走向未来的,如马克思那样。不管是哪一种克服,都是一种超越,一份勇气,一点希望。就像吃坏了肚子,上吐或者下泄,都是一种排毒,都是一种克服,都有利于人的健康和恢复。关键在于,我们要敢于去克服。
可是,克服是有代价的,有奋斗就要有牺牲,有收获就要有付出。孔子却是个老司机,他跟卫国的蘧伯玉学习,受他影响比较大。这个蘧伯玉就是这样,“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句话,就是明哲保身。与之相反,有另外一个人,叫史鱼,也是卫国大夫。孔子说他“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他真正做到了“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人了。
投机和愚直,我都是不主张的,一个是机会主义,一个是机械主义。我们应该学习教员,要善于斗争,要懂得迂回,懂得战略的坚持和战术的灵活,懂得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相统一。他说过,一切克服和胜利的原则,都是通过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来实现,而且要以最小的代价。你们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