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而逝》
(2023-04-19 15:22:29)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八十五回 第八节:未婚而逝
【原文】
如此两日,已是庆贺之期.这日一早,王子腾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外头爷们都穿着公服陪侍,亲戚来贺的约有十余桌酒.里面为着是新戏,又见贾母高兴,便将琉璃戏屏隔在后厦,里面也摆下酒席.上首薛姨妈一桌,是王夫人宝琴陪着,对面老太太一桌,是邢夫人岫烟陪着,下面尚空两桌,贾母叫他们快来,一回儿,只见凤姐领着众丫头,都簇拥着林黛玉来了.黛玉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湘云,李纹,李纨都让他上首座,黛玉只是不肯.贾母笑道:“今日你坐了罢。”薛姨妈站起来问道:“今日林姑娘也有喜事么?"贾母笑道:“是他的生日。”薛姨妈道:“咳,我倒忘了。”走过来说道:“恕我健忘,回来叫宝琴过来拜姐姐的寿."黛玉笑说"不敢".大家坐了.那黛玉留神一看,独不见宝钗,便问道:“宝姐姐可好么?为什么不过来?"薛姨妈道:“他原该来的,只因无人看家,所以不来。”黛玉红着脸微笑道:“姨妈那里又添了大嫂子,怎么倒用宝姐姐看起家来?大约是他怕人多热闹,懒待来罢.我倒怪想他的。”薛姨妈笑道:“难得你惦记他.他也常想你们姊妹们,过一天我叫他来,大家叙叙。”
说着,丫头们下来斟酒上菜,外面已开戏了.出场自然是一两出吉庆戏文,乃至第三出,只见金童玉女,旗幡宝幢,引着一个霓裳羽衣的小旦,头上披着一条黑帕,唱了一回儿进去了.众皆不识,听见外面人说:“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前因堕落人寰,几乎给人为配,幸亏观音点化,他就未嫁而逝,此时升引月宫.不听见曲里头唱的`人间只道风情好,那知道秋月春花容易抛,几乎不把广寒宫忘却了!'"第四出是《吃糠》,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些海市蜃楼,好不热闹.
【端木持易见解】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很有意思。据《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女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其中谈到“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很多人说,阮籍为什么要去哭呢?“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这又是为何呢?
这不是因为他太过于敏感,或者说感性,而是他以兵家女有才色而未嫁暗喻自己有才德而无伯乐,哭诉自己壮志难酬的伤悲。见到车迹不能走了,所以痛哭,也是哭诉自己穷途末路,难以前进。
有人或许要说了,他怎么不求神仙之道?怎么不升天呢?
说这些话的人,就是王八蛋。如果神仙好,如果天堂好,皇上怎么不第一个去呢?他还留恋这个龙椅干什么呢?
我们现在据说有3800万嫁不了的大龄女子,将来恐怕大多数就要未嫁而死了。怎么能不令人悲伤呢?
现在倒好,给他们搞一个美丽的传说,说什么本是月宫嫦娥,自然该回到月宫去。如果去不了月宫,还有达摩的芦苇渡你过去,能带你到海市蜃楼上,岂不美哉?
这个美好的月宫,为什么不让宝钗、宝琴、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岫烟、湘云等等,都过去呢?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凤丫头都送过,岂不是更好?为什么偏偏要让黛玉去呢?她一个人过去,岂不是很孤独寒凉?那么大的月亮,荒凉的只有她一个神仙,岂不令人心疼?
未嫁而逝固然已经令人悲伤,还有比这更悲伤的,那就是还未出校门,连谈婚论嫁都还未长成,就已经走了,某个直辖市的学生一个个跳着走了,就是如此。全国范围内又有多少,谁知道呢?没跳的人中,又有多少个阮籍似的人呢?谁又知道呢?
现在死的人少,他们说只怪这些想不开的人有毛病;将来死的人多了,恐怕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骂了,他们一定也会唱起这“蕊珠记”来,不信大家走着瞧好了。即便是不唱这戏,也会多造几座庙,给大家烧香用。即便不多造庙,最起码也会让庙里的和尚,好好研习一下“某某思想”,“某某理论”,接受一次次的“教育”,好让他们多造点彩虹屁出来。
反正,人的自我再生产过程随着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一并萎靡,一并显得相对过剩,他就必然要在某个环节中断。或者自己止步于恋爱、或者自己止步于婚姻、或者自己止步于生子、或者生了孩子但孩子自己止步于成长,然后或者孩子自己止步于恋爱……。
你们说,“未婚而逝”跟整个自我再生产的全链条动态失衡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我的悲伤,一下子从一滴泪变成了整个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