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练武》
(2023-02-24 15:48:58)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八十三回 第四节:学医练武
【原文】
且说探春湘云出了潇湘馆,一路往贾母这边来.探春因嘱咐湘云道:“妹妹,回来见了老太太,别象刚才那样冒冒失失的了。”湘云点头笑道:“知道了,我头里是叫他唬的忘了神了。”说着,已到贾母那边.探春因提起黛玉的病来.贾母听了自是心烦,因说道:“偏是这两个玉儿多病多灾的.林丫头一来二去的大了,他这个身子也要紧.我看那孩子太是个心细。”众人也不敢答言.贾母便向鸳鸯道:“你告诉他们,明儿大夫来瞧了宝玉,就叫他到林姑娘那屋里去。”鸳鸯答应着,出来告诉了婆子们,婆子们自去传话.这里探春湘云就跟着贾母吃了晚饭,然后同回园中去.不提.
【端木持易见解】
南朝时期,有个人叫陶弘景,家里也是士族出身,但他不像黛玉和宝玉那样,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他10岁读《神仙传》,有养生之志。15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20岁时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30岁左右,拜道士孙游岳为师,受符图、经法、诰诀,遂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南齐永明六年(488),32岁的他在茅山得到杨羲、许谧手书真迹。永明八年,34岁,拜谒各地居士和法师。永明十年(492),36岁,辞去朝廷食禄,隐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梁武帝即位(502年,陶弘景46岁)后,多次派使者礼聘,坚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咨询,平时书信往来频繁,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这个人现在是我的榜样。
他隐居茅山的时候,曾经做过周密的准备,那就是要把身体先搞好。他在自己的一本小册子——《辅行诀》中说:“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他的意思,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搞什么都需要把身体先搞好。可惜这一点,黛玉和宝玉,都还不清楚这一点儿。
每一个勇士,都是从锻炼身体开始的。李德胜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所以他洗冷水澡、爬山、跑步、大江大河中游泳,练习武术。伍豪在上中学期间,就跟随韩慕侠学习形意八卦拳,武功实战能力,那是很厉害的,怎么厉害法?从他担任特科行动队教师,大家就晓得了。至于刘秀、曹操、李世民、康熙、朱元璋等等,哪一个不是行伍出生,武功盖世?可见,干大事没有身体不行。
黛玉和宝玉,没有练功,没有武术教练,这是大观园里面比较严重的问题。柳湘莲会武术,仗剑走天涯。宝玉和黛玉没有武术,就不敢仗剑走天涯。过去我们搞大刀队、民兵连,对提高人们的士气和勇气,是非常有益处的。现在大家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能只要文化,不要武术。就像“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大家要高度重视起来。
大家一定要学医、学武,自学可以成才,相互帮助,可以更快成才。搞唯物主义的,不搞基础建设,总想着搞文化这个上层建筑,就根基不牢,风雨飘摇。所以,我是不会放松学医和武术的。我也号召大家,一起来搞。
为什么我要发出这个提倡?
因为贾母之叹,“偏是这两个玉儿多病多灾的”,让我咂摸了很久,痛心疾首,不可名状。我在这一节里,停留了很久,让大家等了很久。我过不去这道坎。讲心里话,我自己学医练武有很多年了,但心里受社会潮流影响,也并不看重这两个东西,总觉得这是些末微技,不值一提。但仔细想想,恐怕要革自己的命,要提高觉悟,改变看法。要看到他们的基础作用、长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今天我开诚布公,把这个情况讲给大家,希望大家能从学医和练武开始,人生的道路才能走的更扎实,更远,更有力量。你们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