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复命》
(2023-01-12 08:56:58)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八十一回 第四节: 得道复命
【原文】
回至房中,和贾政说了些闲话,把东西找了出来.贾政便问道:“迎儿已经回去了,他在孙家怎么样?"王夫人道:“迎丫头一肚子眼泪,说孙姑爷凶横的了不得。”因把迎春的话述了一遍.贾政叹道:“我原知不是对头,无奈大老爷已说定了,教我也没法.不过迎丫头受些委屈罢了。”王夫人道:“这还是新媳妇,只指望他以后好了好。”说着,嗤的一笑.贾政道:“笑什么?"王夫人道:“我笑宝玉,今儿早起特特的到这屋里来,说的都是些孩子话."贾政道:“他说什么?"王夫人把宝玉的言语笑述了一遍.贾政也忍不住的笑,因又说道:“你提宝玉,我正想起一件事来.这小孩子天天放在园里,也不是事.生女儿不得济,还是别人家的人,生儿若不济事,关系非浅.前日倒有人和我提起一位先生来,学问人品都是极好的,也是南边人.但我想南边先生性情最是和平,咱们城里的小孩,个个踢天弄井,鬼聪明倒是有的,可以搪塞就搪塞过去了,胆子又大,先生再要不肯给没脸,一日哄哥儿似的,没的白耽误了.所以老辈子不肯请外头的先生,只在本家择出有年纪再有点学问的请来掌家塾.如今儒大太爷虽学问也只中平,但还弹压的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以颟顸(mn hn)了事.我想宝玉闲着总不好,不如仍旧叫他家塾中读书去罢了."王夫人道:“老爷说的很是.自从老爷外任去了,他又常病,竟耽搁了好几年.如今且在家学里温习温习,也是好的。”贾政点头,又说些闲话,不题.
【端木持易见解】
古代为什么重男轻女?因为女人不是人。在家庭里不是人,更何况是在社会上呢。她们是财产,是寄生的关系,是附属的关系。社会的主体是男人。为什么母系社会,反而女人能够成为主体,而父系社会,女人反倒沦丧了呢?
有人说,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生产从收集和狩猎转变为耕种和畜牧,从而才使男性占据了生产的优势。我认为这是荒谬的。我们有一种唯生产力论,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论是错误的,因果律已经被休谟彻底推倒。所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也并没有主张这种机械的唯物的决定论,而是认为,生存力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如此。不讲条件的绝对化,这是违背马克思本意的。另外,单纯的讲一方决定另一方,这是不辩证的,生产关系反过来也是生产力重要影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是主导性,决定性的。有条件的、相互的、相对的,才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这才是辩证法。
回到男人主导世界,女人变成被主导的对象,这不是必然的。女人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距今4万至1万年前,有大约3万年时间;男人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大约在4000年前,开始进入父系社会。距今1万到4000年前,期间有6000左右,是过渡期。所谓过渡期,其实就是斗争期、争夺期、博弈期。
如今提倡男女平等,但实际上,男人还是略占优势,男人还在逼迫女人戴头巾,待家里不能上大学等等。所以,只要封建社会的余毒还未能彻底消灭,女人还未彻底掌握自己的命运,女人争取自由的新的博弈和斗争就将会继续。这就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万年如此,十万年也会如此。男人争取自由用了6000年,女人呢?我想要不了那么多,再过60年,应该会更好一些,顶多不会超过600年,女人一定可以和男人实现真正的平等了。
有些人目光短浅,只关心自己这一辈子的事情。这种人她很可怜,她不晓得人的此生,并不单纯就是此生,她是历史的产物,也会进一步影响未来。只关心此生,你此生就会好了?她不知道自己继承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影响未来什么,通过此生创造什么。这样的人,她只是活着,而且永远超不过这个水平。停留在这个层级的人,是不配谈人的思想、灵魂、理想的,因为只有动物,才会只求过完自己这辈子。这样的人,我只能引用庄子的话来总结他们,“井底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它们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学了歪理的人,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道,是因为他们受到教育的束缚”。
我说这些,目的是告诉大家,不要以自己这辈子如何如何来看问题,而要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你就具有超越此生狭隘性的远大宽广的视野,你的此生才可能具有更强的主动性、自由性、创造性。所谓大自信和大淡定,才能油然而生。这就是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追求的哲学意义。愿诸君听我一挥手,如有万壑松;心头念一转,夕下峨眉峰。
谈完女人,再来谈男人。贾政认为,男孩子关系重大,但男孩子顽皮的很,“踢天弄井”,不受约束。所以,需要有人弹压。这让我想到作者对“南方的先生性情最是和平”的嘲弄。为什么?因为南方的人读书多,生活又殷实,遭受的镇压又多,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对南方百越进行弹压。所以南方人最是和平。这是血泪,更是耻辱。男人一辈子受弹压,终于“性情和平”了。自吹自擂说什么“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人都老了,意都平了,老平之人,还有什么改造世界的希望呢?女人从小被弹压,个个跟木头似的“老平”,4000年了,如今又要来弹压男性。终于,大观园里都是女儿了。天下男人也都是女儿了。于是我们算是女儿国,一点不为过的。
我们三岁开始,都被弹压教导,要认真读书、要老实、要平和、要安静,社会、家庭、父母、长辈,从小都希望我们是老子、孔子、尼姑道士。
于是,我们终于逐渐认命起来,认父母之命、认老师之命、认领导之命、认朝廷之命……,唯独不知道自己的命是什么,从何而来,又将为了什么。
我年纪不大,可是从识字以后就开始不停读书,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句话,是最伟大的。对读书最大的帮助,就是对它批判、对它否定、对它扬弃,那就只有不读书。
读书人要是做不到“不读书”三个字,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那一辈子的书可就真正的废掉了。
能从读书人的虚伪中抽身,变成一个不读书的质朴之人;能从读书的老平之人,变成一无所知的意气之人;能从一个手不释卷的读书人,变成一个雷厉风行之人。大约才是不读书的真精神吧!
我想,能做到这样的“不读书”,方才算是婴儿得道,从认别人之命回归到认识自己之命的真正复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