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鲜花嫩柳》

(2022-12-28 13:47:01)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上卷 第八十回 第十一节:鲜花嫩柳

【原文】

此时宝玉已过了百日,出门行走.亦曾过来见过金桂,"举止形容也不怪厉,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的人,焉得这等样情性,可为奇之至极。因此心下纳闷.这日与王夫人请安去,又正遇见迎春奶娘来家请安,说起孙绍祖甚属不端"姑娘惟有背地里淌眼抹泪的,只要接了来家散诞两日。王夫人因说:我正要这两日接他去,只因七事八事的都不遂心,所以就忘了.前儿宝玉去了,回来也曾说过的.明日是个好日子,就接去。正说着,贾母打发人来找宝玉,说:明儿一早往天齐庙还愿。宝玉如今巴不得各处去逛逛,听见如此,喜的一夜不曾合眼,盼明不明的.

【端木持易见解】

人的性情,特别奇怪。小的时候,我总认为,人的性情总是一样的,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后来慢慢长大,才晓得,人的性情,是复杂多变的。

变化的规律从宏观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当你成功的时候,所有人的性情好像都是和善的;而当你失败时,所有人的性情都是恶毒的。而在和善和恶毒之间,却又有数不清的分化,犹如01之间的小数。这是因为成功和失败大抵上,也是有无数等级差别的。

金桂在面对薛蟠一家的时候,她是恶毒的,因为她的金超过了薛家的金,她是成功者;可当她面对宝玉的时候,她的金还是比不了宝玉的金,于是她又是失败的,所以她是和善的。这就是为什么宝玉看她“举止形容也不怪厉,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的人”的原因。

反过来看迎春,她在大观园的时候,因为她是成功者,所有人对她都是和善的,不会因为她是木头、无能、怕事儿而责怪她、欺负她。可一旦她走出大观园,到了孙绍祖家里,她就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的,于是所有人就变成了“不端”,变成了不和善了。

金桂的性情恶毒,到了薛家依然恶毒,却能在宝玉面前装可爱;迎春的性情和善,到了孙家依然和善,却不能保持住和善。为什么呢?因为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性情,它必须得变化,它必须跟着形势、力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你不变,行不行?你不多变善变,行不行?

都不行。

我花了好多年,吃了无数的亏,才总算明白一点儿:本性真情这个东西,它在私有阶级、等级压迫的社会里,是不能够自由存在的。它要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在这样的社会里,所谓的“散诞”,即悠闲自在、舒心是很难存在的。你只有在自主的范围内可以享受散诞,一旦超出范围,马上你就得改变你的性情,否则,你将很快收到暴击。

就像家里的夫人,你在家可以任意欺负老公,真的到了社会上,你能怎么样呢?反过来,丈夫也是一样。窝里横算不得什么,能到社会上纵横捭阖的,才是社会的强者。能做社会主人的,才是社会的强者。所以,家里横的人,都是井底之蛙。任何家庭成员,都不应该在家人面前骄傲和霸道,因为这是最无能的表现。

家里可以散诞两日,因为家是包容、平等、自由的港湾。可是走出家庭,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散诞就只能是暂时的、短暂的、可望而很难得的。连牛哄哄的金桂,在强者面前,都不得不表现的“鲜花嫩柳”,更何况大家还是更弱者呢?

要想翻身,除了抱缠金贵,还能怎么办呢?

那就是学习“齐天大圣”孙悟空,奋起千钧棒,打他个天翻地覆慨而慷。天齐庙里,也会挂着“齐天大圣”,但这里祭祀的不是孙悟空,而是黄飞虎。黄飞虎,别名武成王,是中国民间崇拜的东岳大帝,人们尊称黄飞虎为“天齐老爷”。“天齐老爷”是历代人们对杀富济贫、为百姓谋生存的人们的敬仰,高歌他们的功德,谓之“功高天地,与日月同辉”。黄飞虎成为神,来自于小说《封神演义》,据说商纣王调戏并逼死其夫人贾氏,还有其妹黄娘娘,为了报仇雪耻,也为了打倒荒淫无度的暴君,推翻暴政拯救人民于水火,黄飞虎首举义旗讨伐纣王。姜子牙归国封神,其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贾母为什么要去“天齐庙”?大约是她们又做成了一桩“杀富济贫”的大买卖。只不过,谁是真富?谁是真贫?大家要重新认识。

就像武帝要吃大户、嘉庆要杀了和珅,大约皇帝才是天底下最贫穷的呢。老虎要吃肉,它大约也是贫于肉的。拥有多少不是富,欲望大了才为贫。所以,他们也拜天齐庙,也希望不停的“杀富济贫”。

于是,在这样的社会里,哪有什么性情好讲呢?恐怕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磨牙,把牙齿磨的锋利一些,随时做好撕咬的准备,恐怕才是生存之道吧。

当大家理解了“抱缠厮杀”成为生存的唯二方式以后,我们再次回头看看金桂的狠毒,宝蟾的泼性,我们竟然无言以对起来。每个人,一瞬间都是青面獠牙的金桂;很快又是寻死逆活的宝蟾。

悲哀,莫过于我们不得不去做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

性情,终于荒废殆尽。天理,好像坚不可摧。

可为什么,我却那么讨厌这个“天理”?

你们又是什么感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抱缠金贵》
后一篇:《治人射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