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人射利》

(2022-12-29 11:07:29)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上卷 第八十回 第十二节:治人射利

【原文】

次日一早,梳洗穿带已毕,随了两三个老嬷嬷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来烧香还愿.这庙里已是昨日预备停妥的.宝玉天生性怯,不敢近狰狞神鬼之像.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里面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是以忙忙的焚过纸马钱粮,便退至道院歇息.一时吃过饭,众嬷嬷和李贵等人围随宝玉到处散诞顽耍了一回.宝玉困倦,复回至静室安歇.众嬷嬷生恐他睡着了,便请当家的老王道士来陪他说话儿.这老王道士专意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方治人射利,这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备,亦长在宁荣两宅走动熟惯,都与他起了个浑号,唤他作"王一贴",言他的膏药灵验,只一贴百病皆除之意.当下王一贴进来,宝玉正歪在炕上想睡,李贵等正说"哥儿别睡着了",厮混着.看见王一贴进来,都笑道:来的好,来的好.王师父,你极会说古记的,说一个与我们小爷听听。王一贴笑道:正是呢.哥儿别睡,仔细肚里面筋作怪。说着,满屋里人都笑了.宝玉也笑着起身整衣.

【端木持易见解】

《红楼梦》里面,每一处你都当不得真,可是呢,没有一处你能作假。真即假,假即真,这是做到了对立统一的极致了。

就拿这天齐庙来说,你要当真,它一般都在东边,代表东岳大帝嘛,对不对?可是,作者说,这天齐庙在“西城门外”,可见这个庙是不存在的,是假的。可你要是当假的吧,那说不定真有一座庙,不在西城门外,就在东城门外,或许是天齐庙,或许是其他庙,反正有那么一座庙,大约又是真的。可见那庙在哪里并不重要,是什么庙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有一个庙,庙里有一群凶神恶煞的泥胎塑像,狰狞神鬼。他们让活着的人害怕,让活着的人拿钱买他们的“纸马钱粮”,他们就靠麦香卖纸活的潇潇洒洒。就像现代的央行或者财政部,印刷纸币或者发行债券,你拿自己的实物去购买,养活一大帮神仙大爷,是一个道理。神仙们干嘛呢?每日里过着“散诞顽耍”的日子,优哉游哉。没事儿的时候,他们就出去赚点外快,卖点膏药,反正即便治不好人也治不死人,这就是王一贴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他要出去赚外快呢?

因为这个庙,是前朝的旧庙,前朝的庙堂都被灭了,它的旧庙还灵吗?不灵了。于是虽然“极其宏壮.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来的人已经很少了,“纸马钱粮”也弄不到几个了,只是出去捞点外快。要不然只能每日吃杂草,啃树皮了,哪有钱来吃面筋呢?

面筋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王一贴说“仔细肚里面筋作怪”,然后“满屋里人都笑了”?这是因为,面筋是佛道庙场素斋中的主要原材料。面筋始创于我国南北朝时期,据说是梁武帝创造发明的。面筋是小麦粉中所特有的一种胶体混合蛋白质,由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组成。将面粉加入适量水、少许食盐,搅匀上劲,形成面团,稍后用清水反复搓洗,把面团中的淀粉和其它杂质全部洗掉,剩下的即是面筋。面筋的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于瘦猪肉、鸡肉、鸡蛋和大部分豆制品,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热量食物,还含有钙,铁,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你看,这些清修的和尚道士,他们哪里受苦了?人家这是享受着高端人生呢。

所以,混迹在寺庙里,却想着顿顿吃面筋的人,他们哪里能安贫守道?他们卖药已经算好的了,背地里还有拉皮、收徒弟、卖小人、做法事、甚至烧杀抢掠盗买倒卖等等,那都不在话下了。佛场道场里的人,那都是绝世高人、绝世恨人、绝世浪人。凶恶狰狞,这都算是客气的形容词了。

所以,俗话说的好啊,“宁可睡坟,不可睡庙”,“宁睡孤坟,不睡庙宇”,“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为什么这样反复的教导大家?道理就是孤坟里无人,庙宇里有鬼啊。这个鬼就是庙宇里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三人不抬木,两人不看井,一人不进庙”。这也是为什么宝玉吃完饭,“歪在炕上想睡”,李贵等赶紧劝他“哥儿别睡着了”。可见,他们家里,天天跟这些寺庙里的人沆瀣一气,那是更加清楚,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了。

庙宇里的人大多都是被驱除以后的失败者,但也曾都是前朝杀人不咋眼的庙堂之人;就像如今的胜利者,高居庙堂之人,哪一个不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呢?

可见,他们天然的都是一类货色。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事儿要搭建寺庙、拜庙、还愿等等,日日和这些庙里的人勾当往来。混的好的时候,他们充当寺庙的保护伞,收保护费,分香火钱;混的不好了,一转身到庙里安身当主持,还能收香火钱、分保护费,继续纸马钱粮的吃面筋。反正都是“治人射利”,哪管它正规还是不正规呢?哪管它是出世入世呢?海上有他们的庙宇,上海有他们的豫园,都是他们的静室乐土。妙哉,妙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鲜花嫩柳》
后一篇:《膏药气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