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冬天》
(2022-12-26 10:34:34)分类: 被腾讯审核失败的文章 |
《静悄悄的冬天》
我看到一个昵称叫暖心的小姑娘,紧急回老家村子里去了,大约是因为她爷爷去世了。
一个老人去世了,好像没有什么,但暖心却只有这一个爷爷。而且,据她的一个小伙伴在微信群里说“我奶奶前天走的,还有一个爷爷昨晚也特别严重了”。另一个接着说:“我们村一共不到一千人都天天死人”。暖心回言:“刚一小时前,隔壁老爷子也没了,89岁。十一月份到现在,我们村走的,能凑一桌了,都是新冠,往上报都不让说,只能说是老死的。”
人故有一死,落叶归根的,变成了肥料;落地生根的,变成了新生。现在这些无声的老人,大抵都是落叶归根了。人死了,总是要办丧,可我听不见农村的唢呐,据暖心说,只有风雪声和清晨的鸡叫。我想,再等些时候,大约就只剩下风雪声了。暖心哭完她爷爷,应该会很快回城的,那时候,恐怕连村里的风雪声,再也没有人去拍摄录像了。
苍老的已经死去,活着的已经苍老,正如这冬天,静悄悄的,却无边的潇潇落落。
可当我打开人民日报,却看到了另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幅画卷的主题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换发生机活力“,“在建设农业强国中大显身手“。我总怀疑我的眼睛,是不是看错了,但定睛一看,确实如此。在这幅画卷上,98%的小农户经营着七成的耕地,2%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却经营着30%的耕地面积。你们说,谁会战胜谁?谁会消灭谁?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我没有兴趣告诉各位现成的答案。
我只想告诉诸位,工业时代正式到来。几千年来我国以农为本的时代即将画上句号,农民占主体的历史,正在风雪之中,向我们呼呼的飞速告别。我们的根,民族之根、文化之根、心灵之根,全部即将泯灭殆尽。这最后的一两批老人,将是最后的归根者,而我们新生的一代城市打工人,将进入飘零的无根时代,不仅无法像祖辈们那样归根,我们连落地的资格都已经不再具备了。飘零到死,将是我们的宿命。直到我们成为企业的主人、城市的主人、世界的主人。
农村的消亡使我们的世界彻底改变了,一个新的主体,9亿劳动者,将被推上新的历史舞台,他们再也不能下台,因为台下早已经被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拆除了阶梯,台下已是万丈悬崖,是不可能回头的死路。将来难免有人想着往下跳,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那将成为他们的自绝之路。而真正的自觉之路,只能是在台上,他们必须咬牙,以血泪登上舞台,拿起话筒,唱起属于自己的歌。这歌声,需要伴奏着冲锋的小号,而绝不是如今遥远乡村里,那无处不在的丧葬的唢呐!
一个人曾经说过,他一辈子干了两件事儿,第一件是赶走日本人,把一群腐败分子赶到海里,这件事儿没多少争议,赞成的人多,反对的人少;第二件事儿是坚定的搞社会主义,这件事儿争议比较大,赞成的人少,反对的人不少。第二件为什么没干成?那是因为,他奋斗了一辈子,到他去世的时候,人口总数9.37亿人,而城镇职工人数为却只有0.87 亿人,比例不到10%,发展虽然迅速,怎奈岁月易老,“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大量的农民,占主体的农民,他曾对他们寄予厚望,指望他们觉悟,但农民却想着过自己小家小户的日子。他一撒手,浪潮逆流,旧梦呜咽。
现在好了,在资产阶级的帮助下,到2022年,总人口14.12亿人里,城镇职工人数为5.9亿,比例达到41.78%。是农民主动进城也罢,被动打工也罢,反正,他们的小户、小家、小日子,基本上破产完毕了。他们都将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肥料,连他们农民的标签,都将被涂改液泯灭,不得不”光荣“的加入工人的队伍。
感谢资本的运动,好的很啊,它们一发力,9亿一无所有者诞生了。社会主义是工人的运动,现在好了,终于要名副其实了,社会主义也就大有希望了。
在这样一个时候,我希望大家看到这个希望,看到自身的力量,看到9亿劳动者的力量,看到他们一旦以整体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无产者的天平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天平,将会瞬间翻覆。一切牛鬼蛇神,魑魅魍魉,都将被一扫而光。这将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快乐和荣耀,也是他最欣慰的事情。
静悄悄的冬天,死亡和新生并行;悲痛和希望同来。
谨以此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