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行同归》

(2022-11-10 10:40:11)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上卷 第七十八回 第五节:同行同归

【原文】

宝玉走来扑了一个空,站了半天,并无别法,只得复身进入园中。及回至房中,甚觉无味,因顺路来找黛玉,不在房里。问其何往,丫鬟们回说:“往宝姑娘那里去了。”宝玉又至蘅芜院中,只见寂静无人,房内搬出,空空落落,不觉吃一大惊,才想起前日仿佛听见宝钗要搬出去,只因这两日工课忙就混忘了,这时看见如此,才知道果然搬出。怔了半天,因转念一想:“不如还是和袭人厮混,再与黛玉相伴。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想毕,仍往潇湘馆来。偏黛玉还未回来。正在不知所之,忽见王夫人的丫头进来找他,说:“老爷回来了,找你呢。又得了好题目了。快走,快走。”宝玉听了,只得跟了出来。到王夫人屋里,他父亲已出去了,王夫人命人送宝玉至书房里。

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书之胜。又说:“临散时,忽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感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要做一首挽词。”众幕宾听了,都请教:“系何等妙事?”贾政乃道:“当日曾有一位王爵,封曰恒王,出镇青州。这恒王最喜女色,且公馀好武,因选了许多美女,日习武事,令众美女学习战攻斗伐之事。内中有个姓林行四的,姿色既佳,且武艺更精,皆呼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统辖诸姬,又呼为姽婳将军。”众清客都称:“妙极神奇。竟以‘姽婳’下加‘将军’二字,反更觉妩媚风流,真绝世奇文也。想这恒王也是千古第一风流人物了。”贾政笑道:“这话自然如此。但更有可奇可叹之事。”众清客都惊问道:“不知底下有何等奇事?”贾政道:“谁知次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馀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恒王意为犬羊之辈,不足大举,因轻骑进剿。不意贼众诡谲,两战不胜,恒王遂被众贼所戮。于是青州城内文武官员,各各皆谓:‘王尚不胜,你我何为?’遂将有献城之举。林四娘得闻凶信,遂聚集众女将,发令说道:‘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不能报其万一。今王既殒身国患,我意亦当殒身于下。尔等有愿随着,即同我前往,不愿者亦早自散去。’众女将听他这样,都一齐说:‘愿意!’于是林四娘带领众人,连夜出城,直杀至贼营。里头众贼不防,也被斩杀了几个首贼。后来大家见是不过几个女人,料不能济事,遂回戈倒兵,奋力一阵,把林四娘等一个不曾留下,倒作成了这林四娘的一片忠心之志。后来报至都中,天子百官,无不叹息。想其朝中自然又有人去剿灭,天兵一到,化为乌有,不必深论。只就林四娘一节,众位听了,可羡不可羡?”众幕友都叹道:“实在可羡可奇!实是个妙题,原该大家挽一挽才是。”说着,早有人取了笔砚,按贾政口中之言,稍加改易了几个字,便成了一篇短序,递给贾政看了。贾政道:“不过如此。他们那里已有原序。昨日内又奉恩旨: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奖而遗落未经奏请各项人等,无论僧、尼、乞丐、女妇人等,有一事可嘉,即行汇送履历至礼部,备请恩奖。所以他这原序也送往礼部去了。大家听了这新闻,所以都要做一首《姽婳词》,以志其忠义。”众人听了,都又笑道:“这原该如此。只是更可羡者,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可谓‘圣朝无阙事’了。”贾政点头道:“正是。”

【端木持易见解】

历史上有很多名篇文章,都谈到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谁能与我们同行同归,即谁是我们的同路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比如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岳阳路记》中的这句话“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作者范仲淹说,古代有仁人,现在没有这样的人,或者很少有这样的人,那么,谁能同他一道呢?他又能同谁一道呢?

战国时期有个辞赋家宋玉,写过另一个名篇巨作,叫《神女赋》,讲的是楚襄王与作者游云梦之浦,楚襄王梦中遇见巫山神女,因慕其色而产生爱悦之情,但神女以礼自守,最终欢情未接,怅恨而别。为什么神女不愿意和楚襄王一道呢?因为楚襄王只看美色,与神女的精神、理想和信念不同,神女自然离他而去。

譬如宝玉,当晴雯离她而去以后,随之宝钗也离开了大观园,于是他也开始产生了哀叹,“不如还是和袭人厮混,再与黛玉相伴。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这看起来是真实的。但各位要细想,宝玉和袭人情投意合,生死相随吗?宝玉和黛玉情投意合,生死相随吗?实际上啊,他做不到。做不到的话,那怎么能算得上是“同死同归”呢?

于是引出一个林四娘来,林四娘对恒王做到了同死同归,算是天下第一忠义了。那么问题又来了,那些“青州城内文武官员”呢?“察核前代以来”,为何都没有几个,为何只有这林四娘一个呢?而且还只是个传说。“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本朝没有一个忠义之士。

唐朝岑参写过一首诗,寄左省杜拾遗》,就是给杜甫的,诗曰:“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岑参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圣朝哪有什么错误?哪有什么错事?于是大家都不说反对的话,只说一些奉承讨好的话。看起来真是“同行同归”了。就像历朝历代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哪一个不是“风流隽逸,忠义感慨?及至王没,又有谁同行同归呢?

可见,他们所谈的都是“鬼话词”,鬼话连篇。以利聚合,则必然是利尽而散。谈什么“忠义”呢?只有不给别人利益,却又想奢求别人和他一道同行的,才会被灌输“忠义”的枷锁。单纯的谈忠义,其实等于没有忠义。就像不谈工资和待遇,单纯谈干活,谈工作,谈加班,谈奉献,谈精神,那也是等于没谈。我们现在的社会,把精神举的越来越高,我就知道,群众所得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实际所得越少,才越需要谈精神。这样的同归同行,恐怕经不得半点检验。没事儿还能苟且维系,但凡有“黄巾”“赤眉”,就一下子暴露了底裤了。

马克思向来主张,要从利益出发谈理想,谈情感,教员说,路线出情感,而不是相反。哪有不顾别人死活,不考虑别人喜怒哀乐,而别人跟你同行同归的?

宝玉为晴雯、四儿、芳官等人争取利益了吗?宝玉为宝钗、袭人、黛玉争取权利了吗?

爱是什么?是利益和权力的维护,是尊严和自由的保障,是幸福和快乐的给予,你做到了多少呢?

做不到的话,或者连想也不想的话,我呸,你也配有个人跟你同行同归?做梦去吧!梦里有神女,但忘了告诉你,神女也不会跟你同行同归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轻吻晴雯》
后一篇:《活鬼吊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