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做奴儿》

(2022-11-07 14:19:33)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上卷 第七十八回 第三节:爱做奴儿

【原文】

说话之间,只见宝玉已回来了,因说:“老爷还未散,恐天黑了,所以先叫我们回来了。”王夫人忙问:“今日可丢了丑了没有?”宝玉笑道:“不但不丢丑,拐了许多东西来。”接着就有老婆子们从二门上小厮手内接进东西来。王夫人一看时,只见扇子三把,扇坠三个,笔墨共六匣,香珠三串,玉绦环三个。宝玉说道:“这是梅翰林送的,那是杨侍郎送的,这是李员外送的:每人一分。”说着,又向怀中取出一个檀香小护身佛来,说:“这是庆国公单给我的。”王夫人又问在席何人,做何诗词。说毕,只将宝玉一分令人拿着,同宝玉、环、兰前来见贾母。贾母看了,喜欢不尽,不免又问些话,无奈宝玉一心记着晴雯,答应完了,便说:“骑马颠了,骨头疼。”贾母便说:“快回房去,换了衣服,疏散疏散就好了,不许睡。”宝玉听了,便忙进园来。

【端木持易见解】

有人说,《红楼梦》是从《金瓶梅》发展而来,照我看下来,何止是《金瓶梅》,应该是吸收了《金瓶梅》,《三言两拍》等所有明朝以前的一切文学作品的精华,才锻造而成的。

要理解《红楼梦》这一节,最好就要懂得《金瓶梅》等过去的很多文学作品。比如“丢丑”,就出自《金瓶梅》,看过原书的相关篇章,这里就会非常有共鸣,甚至有会心的微笑。据说曹雪芹这个人非常幽默,这种幽默建立在丰富的学识上,你得懂得他用了什么典故,才能理解他的幽默。我们现代人看红楼梦,不容易看出幽默来,就是缺乏学识,无法理解作者的用典,所以,才会淡而无味。淡而无味的不是红楼梦,而是我们自己。当然,也不好全怪我们,谁让我们时代变迁,大家都以搞钱为全部要务呢?

我今天略举“丢丑”一例,以供大家以后参照深思。

丢丑来自这个《金瓶梅》中的一句歇后语,“爱奴儿掇着兽头城以里掠——好个丢丑的孩子”。“爱奴儿”是明代对小孩子的泛称。“掇着”,就是端着、捧着。在现在江西许多地方也有类似的方言。冬天了,大家掇了一条凳子出去晒太阳。“兽头”,是兽形面具,一般来说都是凶恶丑陋的模样。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小孩子,把模样丑陋的面具扔到城里去。这是谜面。而谜底呢,是好个“丢丑”的孩子。本来是丢丑陋的面具,这里引申成“出乖露丑,丢脸让人取笑”的意思。大约农村的小孩子进城,没有见过世面,所以容易出丑让人笑话,故有此编排取笑吧。

在《金瓶梅》原书中,应伯爵陪同西门庆去妓院喝酒,中途离席,忽然听到后院有人唱曲,声音很动听,就打听是谁。西门庆的小厮就笑应伯爵管的太宽了,管它是谁在唱呢。可是应伯爵一心想要显摆,于是让人把后院唱曲的人叫出来。后来,唱曲的韩玉钏、董娇儿出来的时候“慢条斯理”,很不情愿的走上楼来。上楼之后,见了应伯爵等人,又是不正不当的磕头。应伯爵就说:“我道是谁来,原来是这两个小淫妇儿。头里我叫着,怎的不先来见我?这等大胆!到明日,不与你个功德,你也不怕?”董娇儿就说:“哥儿那里隔墙掠个鬼脸儿,可不把我唬杀!”韩玉钏儿说:“你知道,爱奴儿掇着兽头城往里掠──好个丢丑儿的孩儿!”原来,韩玉钏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嘲笑应伯爵不过是陪着西门庆蹭吃蹭喝的请客相公,此时却在西门庆和众人面前,狐假虎威,威吓两个唱曲的小女子。韩玉钏为人心细,说话常带几分机锋。此时把应伯爵比喻成爱奴儿,很是恰当。因为他此时正如兽形面具一样张牙舞爪,丑态百露,让人齿冷。相比说话含蓄,脾气吻合的董娇儿,韩玉钏就显得个性尽露,情态可人了。

理解了《金瓶梅》里的内容,再看《红楼梦》这里,就有嘲笑宝玉陪同贾政去混吃混喝,拿了礼物,不过是“狐假虎威”,回来却在这里显摆,岂不是丢丑的小孩儿?更进一步讽刺贾政,或许也不过是陪同庆国公混吃混喝的相公,在人间眼里,不过是“爱奴儿”罢了。更进一步讽刺那些投敌叛国,做了北门庆的爱狗,孩儿,奴儿的一大类人,得了些赏赐,就像宝玉、王夫人、贾母及众人那样,“喜欢不尽”。这和应伯爵的禽兽模样,又有什么分别呢?拐了些东西,就把人品、人性、人样给丢了,还不叫丢丑?这都不叫丢丑的话,那就应该直接叫丢人啦!

作者就是这样幽默骂人的。懂的人就懂,不懂的人,我也没法说了。我们很多人,都以能做人家的“爱奴儿”而骄傲自豪,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零落成便》
后一篇:《轻吻晴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