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下谈天(8)》

(2022-09-17 19:36:41)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上卷 第七十六回 第十五节:月下谈天(8

【原文】

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二人不防,倒唬了一跳.细看时,不是别人,却是妙玉.二人皆诧异,因问:你如何到了这里?”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如今老太太都已早散了,满园的人想俱已睡熟了,你两个的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呢.你们也不怕冷了?快同我来,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黛玉笑道:谁知道就这个时侯了。

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只见龛焰犹青,炉香未烬.几个老嬷嬷也都睡了,只有小丫鬟在蒲团上垂头打盹.妙玉唤他起来,现去烹茶.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要我们好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才到了那山坡底下小亭里找时,可巧那里上夜的正睡醒了.我们问他们,他们说,方才亭外头棚下两个人说话,后来又添了一个,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妙玉忙命小丫鬟引他们到那边去坐着歇息吃茶.自取了笔砚纸墨出来,将方才的诗命他二人念着,遂从头写出来.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政,即请改正改正。”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评赞.只是这才有了二十二韵.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二人皆道极是.妙玉遂提笔一挥而就,递与他二人道:“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二人接了看时,只见他续道: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mén).

犹步萦纡(y)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bì xì 朝光透,罘罳(fú s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后书:《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想也快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林史二人听说,便起身告辞,带领丫鬟出来.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不在话下.

【端木持易见解】

闲话少说,直接解读妙玉的后13句诗,然后再细论其他。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制作成篆(金)文形状的香在金人的鼎中燃烧殆尽,只留下如脂如冰的香烟萦绕在祭祀者的心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箫声让已故的,只能独自生活的女人如同寡妇般更加悲痛,祭祀者再也得不到她添衣加被的关怀了,只能靠侍女来温暖他的衣襟。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爱人离去后,只剩下空空的纱帐悬着纹着的凤凰,以及屏风上那无人关注的令人看起来就心痛的鸳鸯。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mén)”,秋意浓,露水更浓,苔藓也更滑了;霜越来越重,竹子做的手杖摸上去太冷了,越来越难碰它,很少出门了。

“犹步萦纡(y)沼,还登寂历原”。虽然天气很冷,但为什么还要走过盘旋弯曲的池沼,登上凋零疏落的原野?因为这里是她的墓地。诸君且看: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石头像神鬼般奇形怪状,林木犹如虎狼般蹲在那里。

“赑屃(bì xì 朝光透,罘罳(fú s晓露屯.” 月光透过驮载着石碑形似龟的赑屃,露水黏在防鸟雀降落屋檐而设的金丝网上。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祭祀者一来,振动树林的中的数不清的各种鸟;心中的哀伤,犹如深谷中啼哭的猿声。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亡人如果路熟,请你不要忘了归路;你若泉下有知,就不要说找不到泉水的源头,找不到归家的路。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栊翠寺的钟已经开始敲响,稻香村的鸡已经开始鸣叫,天亮了,祭祀者也该告别了。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人人都知道,如果高兴,就不会悲伤;如果无愁,就不会烦恼。祭祀者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为什么仍然悲痛继续,心烦意乱?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只因你不在了,而我对你的“情意”,只能自己遣散,无人诉说,向谁诉说?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天天想你不知倦,却只能烹水煮茶诉衷情。

这才是作者的“本来面目”,“真情真事”。而前面湘黛之论,不过是作者左右互博,雅趣消遣罢了。前虚后实,妙语妙言。令人惊叹、唏嘘、哀怜……

作者对故旧的哀痛和怀念,此情此心,只止于某人某物吗?

我想,“她”——绝不只是某个具象的人物,而是或国、或家、或人、或情、或理想、或志向……,凡所失“挚爱”,总是通理同情的。

我同作者一样坚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易经》复卦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又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从复卦中,可以看出天地万物之心,天地之间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反就是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不足之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