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下谈天(6)》

(2022-09-17 16:38:02)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上卷 第七十六回 第十三节:月下谈天(6

【原文】

 

因想了一想,道: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湘云道:“这对的也还好.只是下一句你也溜了,幸而是景中情,不单用‘宝婺(’来塞责。

【端木持易见解】

湘云做“秋湍泻石髓”,精神已到极高境界,将何以对?还作何发展?

于是黛玉做“风叶聚云根”,“风叶”常做飘零的样子,形容飘零的人;“云根”主要意思为深山云起之处,引申为山石,因为僧人常在山石中停歇,甚至修道住院,因此,也引申为道院僧寺。来自于杜甫《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

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

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

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公元765年,杜甫53岁,至忠州(今天的重庆忠县),寓居于寺,故作此诗。为什么去忠州呢?因为杜甫的侄儿在那里做州长。但人情淡薄,杜甫只好借住在山中的寺庙内。

前四句写忠州之景。“峡内、云根,言其僻隘。争米、闭门,则极荒凉矣”。下四有感而叹,因为侄儿失于接待,故有客泪之慨。“邑近山,故愁虎。居独园,在寺院也”。真是凉凉之上,更添凄凉。明末清初研究杜甫的专家,耗三十七年而写就《杜臆》的作家王嗣奭说,杜甫“诗题不著其名,而止题院壁,犹见忠厚之意”。真是老泪纵横仍念旧,不忍薄言刺儿心。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王嗣奭在研究杜甫方面,打破了此前明代杜诗学研究毫无进展的局面,批判了宋人在注杜方法上的问题,也批判了明人在注杜内容上的穿凿,努力探索和发掘杜诗中的“真性情”。在杜诗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林黛玉借此诗,要说明什么呢?

说明她和湘云这种投亲的处境,如同杜甫投侄儿的处境,不过是“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而红楼梦的作者,经历恐怕也不过如此而已。人穷都想投亲戚,但却忘了自古名言“人穷莫走亲”的道理啊!亲戚只适合救急,自己一定要及时寻求独立,自谋生路和出路,大丈夫决不可久居人下,否则,只会自取其辱。

再来说“宝婺情孤洁”,“婺”,指婺星,星名。即婺女,二十八宿之一,也叫织女、务女,玄武七宿的第三宿。古代用以指已出嫁的妇女。如成语中天婺焕(天空中婺女星光彩耀人)用于祝贺妇女寿诞。婺星沉落意同宝婺星沉,是吊唁别人丧妻或丧母之语。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故事,我不用多讲,对不对?这里黛玉讲自己,虽然寄居人下,但性情不改孤介。另一方面“宝”,也指宝玉和黛玉,倒也“幸而是景中情”。这些都是表面文章,实际上,红楼梦作者,以此祭奠丧妻,抒发心痛,倒是极有可能。

飘零人思念心上人,这才是人之常理至情啊!扩而开去,念旧寻魂,都是风叶逐根的本能啊!这真不是“用‘宝婺(’来塞责”,来糊弄的!

遥想唐朝大才子王勃所著《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所言:“仙娥去月,旅方镜而忘归;宝婺辞星,攀圆璫而未返。”嫦娥去月亮上,做了方镜神仙,不再回来了;织女辞别了牛郎,攀着圆珰珠宝而不返。嗨,这恐怕才最扎心的现实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