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谈天(1)》
(2022-09-13 17:12:42)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上卷 第七十六回 第八节:
【原文】
黛玉道:“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罢。”因念道:三五中秋夕,湘云想了一想,道: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林黛玉笑道: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湘云笑道:“这一句‘几处狂飞盏’有些意思.这倒要对的好呢。”想了一想,笑道: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黛玉道:“对的比我的却好.只是底下这句又说熟话了,就该加劲说了去才是。”湘云道:“诗多韵险,也要铺陈些才是.纵有好的,且留在后头。”黛玉笑道:“到后头没有好的,我看你羞不羞。”因联道: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湘云笑道:“这句不好,是你杜撰,用俗事来难我了。”黛玉笑道:“我说你不曾见过书呢.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说。”湘云笑道:“这也难不倒我,我也有了。”因联道:分瓜笑绿嫒.
【端木持易见解】
关于“十三元”的话题,我在第37回的第七节,已经说得比较多了,此次不再赘述。只把《平水韵》中的“十三元”所含韵字罗列如下:“元原源沅鼋园袁猿垣烦蕃樊喧萱暄冤言轩藩媛援辕番繁翻幡璠鸳鹓蜿湲爰掀燔圈谖魂浑温孙门尊存敦墩炖暾蹲豚村屯囤盆奔论昏痕根恩吞荪扪昆鲲坤仑婚阍髡馄喷狲饨臀跟瘟飧棔。”接着我们详解诗歌:
“撒天箕斗灿”,“撒天”,漫天;“箕斗(j du)”,指二十八宿之中的两宿,即箕宿与斗宿。《诗·小雅·大东》说:“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后因以“箕斗”比喻虚有其名。整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表面的意思,那就是中秋就像元宵节那样繁荣热闹,犹如满天的繁星,非常灿烂;第二是内在的含义,就是徒有虚名。
“匝地管弦繁”,“匝地”,遍地;管弦,代指音乐;整句的意思就是遍地莺歌燕舞,非常欢乐。
“几处狂飞盏(zhn)”,形容觥筹交错的情形,指到处都在举杯欢宴。此句好在哪里呢?好在“狂飞”二字非常传神。
“谁家不启轩”,“轩(xun)”,门窗;整句表面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热闹的开窗子;另一层含义是,“轩”有“自得之貌”,整句意思就和“狂飞”的“自得”之貌对应上了。
“轻寒风剪剪”,这句话来自王安石《值夜》,也叫《春夜》,诗曰“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天的晚上值夜班的时候写的,那个晚上有点凉。湘云从开窗,联想到了凉,就很自然的想到了王安石的这首诗。春秋同感,人之常情。湘云大家注意,她一直留恋春天,上元是立春的元宵;此处又写春天。可见,她是留恋春天的。
“良夜景暄暄”,“暄”,本意是指温暖,在方言中有松散、松软之意。整句表面是继续渲染中秋之夜,景象温暖;另一层意思是黛玉笑话湘云,有点松散,松软了,应该更用力才行。
“争饼嘲黄发”,“黄发”,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黄毛丫头,含戏谑的意思,湘云是在这个层面理解的黛玉的意思;整句的意思,就是黛玉嘲笑湘云是争饼子吃的不懂事的丫头。实际上呢?“黄发”的确是有典故的。“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的确有记载。“黄发”真正的意思是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这里的老人特指谁呢?
唐朝末年的徐寅。徐寅是唐末较为有名的文学家,他早年的《人生几何赋》曾传诵一时,但这人和后来清朝的蒲松龄有点类似,就是成名早,但在科举的道路上,却屡战屡败。唐僖宗乾符五年,29岁的徐寅就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直到乾宁元年才进士及第,那一年,他已经46岁了,考了整整十七年。古人老得早,近五十岁的年龄,就完全可以跻身老人之列了,更何况徐寅这种过了近二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的老考生了。这一年中秋,唐僖宗吃饼觉味美异常,便叫御厨特意用红绫包扎,赐给在曲江游赏的新科进士们。徐寅自然也在赏赐之列。可是因为到底年老,徐寅便被那一群年少得志的进士们嘲笑,或许也只是开玩笑道一句:“您老的牙齿能啃得动御赐的红绫饼吗?”皇上赏赐的饼,就是吃不动也要吃,这哪是吃饼,分明是吃的人生的荣耀与辉煌。所以,后来徐寅写诗夸耀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
“分瓜笑绿嫒”,“绿嫒”表面是指女孩子,黛玉为绿色,这里表面是说黛玉,笑她跟别人分瓜。黛玉笑话湘云争饼子,湘云笑话黛玉分瓜吃。这些都是表面文章。内涵在哪里呢?分瓜的典故,来自“(分瓜)瓟斝”还曾记得不?妙玉的器具,上面写着 “晋王恺珍玩”。晋武帝的舅父王恺,和巨富石崇比谁富的故事,以前我们谈过。绿媛就是绿珠,赵王司马伦当政,手下亲信孙秀明目张胆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想“分瓜”,即瓜分石崇的东西,石崇不愿意给,于是全家被杀。绿珠也跳楼而亡。
黄发老儿争饼子,石崇巨富被瓜分,功名财富美色,你们看,是不是都非常可笑?是不是值得嘲笑?就这个意思。
整个前面,都是说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狂飞自得必有风剪松散之时”,“功名拿命来换,得到了饼子也啃不动了”;“富贵美色都得到了,也会被人一朝瓜分”。 啥也不是。
今天暂且到这里,下节咱们接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