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泪花间》

(2022-08-23 14:53:01)
分类: 红楼梦

上卷 第七十五回 第十三节:

【原文】

于是又击鼓,便从贾政传起,可巧传至宝玉鼓止.宝玉因贾政在坐,自是踧踖[cù jí]不安,花偏又在他手内,因想:说笑话倘或不发笑,又说没口才,连一笑话不能说,何况是别的,这有不是.若说好了,又说正经的不会,只惯油嘴贫舌,更有不是.不如不说的好。乃起身辞道:我不能说笑话,求再限别的罢了。贾政道:“既这样,限一个`'字,就即景作一首诗.若好,便赏你,若不好,明日仔细。贾母忙道:好好的行令,如何又要作诗?"贾政道:他能的。贾母听说,"既这样就作。命人取了纸笔来,贾政道:只不许用那些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等样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见,试试你这几年的情思。宝玉听了,碰在心坎上,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道是……贾政看了,点头不语.贾母见这般,知无甚大不好,便问:怎么样?"贾政因欲贾母喜悦,便说:难为他.只是不肯念书,到底词句不雅。贾母道:这就罢了.他能多大,定要他做才子不成!这就该奖励他,以后越发上心了。”贾政道:“正是。”因回头命个老嬷嬷出去吩咐书房内的小厮,"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两把给他。宝玉忙拜谢,仍复归座行令.当下贾兰见奖励宝玉,他便出席也做一首递与贾政看时,写道是……贾政看了喜不自胜,遂并讲与贾母听时,贾母也十分欢喜,也忙令贾政赏他.于是大家归坐,复行起令来.

这次在贾赦手内住了,只得吃了酒,说笑话.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众人听说,都笑起来.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贾赦听说,便知自己出言冒撞,贾母疑心,忙起身笑与贾母把盏,以别言解释.贾母亦不好再提,且行起令来.

【端木持易见解】

踧踖,什么意思呢?恭敬不安,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形容坐立不安或徘徊不进貌。

这是宝玉面对父亲的样子。也是我们很多人面对领导、老师等上级时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会是这样一个心态呢?因为他们可以碾压我们,打击我们,阻挠我们。他们是山,是石,是刀枪剑戟。

贾政可以讲笑话,宝玉连笑话也不敢讲,为什么?

因为笑话,要么嘲笑别人,要么嘲笑自己。

嘲笑别人的,就需要自己有足够的地位,足够的能力,能抵挡住别人的报复。

嘲笑自己的,就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勇气,不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宝玉不敢嘲笑别人,因为他未独立自主;他也不敢嘲笑自己,因为贾母和贾政不允许他自毁形象。

一个人,既不能嘲笑别人,毁别人的形象;也不能嘲笑自己,毁灭自己的形象。皆因什么呢?他无力自主。所以,笑话,是一种自主能力的标志。

宝玉不能讲笑话,这其实是个最大的笑话。

宝玉不能讲笑话,那就作诗吧。作诗就真的能“另出己见”?就能表达“这几年的情思”?一个不能讲笑话的人,他能表达自我吗?主见和情思,他可能有吗?是不可能的。

于是,宝玉只能用“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等样堆砌字眼”,不得不用这些字眼。所以,贾政自然是看不上眼的。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都是他“扇子”,扇打儿子的后果啊。这都是他“扇子”,骟了儿子自主能力的后果啊。你们说这“扇子”好不好?可真好啊。

宝玉写的诗是什么呢?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

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具体内容不重要,《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四季诗里面,有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静修、睡觉、饮酒、喝茶。除此之外,能干什么呢?贾政希望他奋进,他怎么奋进?

为什么不能奋进?

你们看陆游写过同样的一首诗《秋夜即事》,如下:

鸟宿牛归户欲扃,灯前老子影伶俜。

湿云不散初闻雁,深竹微明尚有萤。

一卷旧书开蠹简,半升浊酒倒余瓶。

乘闲欲拟归来作,小草斜行满曲屏。

他陆游能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放牛、听雁、喝酒、小草行书胡蛮拼。

哪怕他有陈亮相同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志向,最后也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看试手,补天裂”,“家祭无忘告乃翁”了。

为什么他如此的悲观失望呢?因为“天下父母”,即君,素来“偏心”,即偏安一隅之心。

人老了,都想求个安稳。社会老了,也是求个安稳。既得者谁想奋进呢?他们只会消灭一切想“折腾”的人。针灸虽能调和气血,怎么能改变他们的已经逐渐冰冷的热血呢?即便有那懂针灸的老婆子,又怎么能挽救他们偏安的心呢?

比如唐朝末年,有个人叫温庭筠,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未尝不盼想有所作为,可结果怎么样呢?他连讲笑话的资格都没有,一辈子被处处压制,他只能写写“花间词”之类的,倒也大成了。 明代末年,戏曲家汤显祖评点《花间集》,致使明朝文人间一时掀起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到了清朝乾隆末年,一统词坛百余年的“常州词派”把温词视为经典,他又重登历史舞台。历代王朝越来越老以后,你们看,都只能搞些花间或者花边的事情了。就像某些公司,都是老人统治,却搞很多美女来端茶倒水,美的很啊!

笑话,我是不敢讲了。也用不着我讲了。大家要是有兴趣,每天报纸上,满屏都是,这就是我喜欢看各种日报的原因。如今的我,也只能花前月下,说些“冰玉晶银彩光明素”这些花边了。这也算是今天的一个小笑话吧!

贾兰小儿,幸福的很啊!他会写什么诗?其实,他能写什么?年龄那么小,眼里自然都是“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的,写出来,真正的是自己所见所得,所思所感,自然能讨祖父、太祖母一片赞扬,在贾兰眼里,倒是真的,可信的,但为什么宝玉写出来,就不行呢?

可见,成人的世界和小孩子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不同的世界,什么时候,能再次变得相同起来呢?

这是我唯一笑不出来的地方,因为,我唯一不能嘲笑的就是理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批九评
后一篇:《二难新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