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离世、绝后——我们“进步“的三部曲》
(2022-05-17 18:45:49)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上卷 第七十一回 第十节:出家、离世、绝后——我们“进步“的三部曲
【原文】
先到稻香村中,李纨与尤氏都不在这里.问丫鬟们,说"都在三姑娘那里呢。”鸳鸯回身又来至晓翠堂,果见那园中人都在那里说笑.见他来了,都笑说:“你这会子又跑来做什么?"又让他坐.鸳鸯笑道:“不许我也逛逛么?"于是把方才的话说了一遍.李纨忙起身听了,就叫人把各处的头儿唤了一个来.令他们传与诸人知道.不在话下.
这里尤氏笑道:“老太太也太想的到,实在我们年轻力壮的人捆上十个也赶不上。”李纨道:“凤丫头仗着鬼聪明儿,还离脚踪儿不远.咱们是不能的了。”鸳鸯道:“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是难作的:若太老实了没有个机变,公婆又嫌太老实了,家里人也不怕,若有些机变,未免又治一经损一经.如今咱们家里更好,新出来的这些底下奴字号的奶奶们,一个个心满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窝四的.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这不是我当着三姑娘说,老太太偏疼宝玉,有人背地里怨言还罢了,算是偏心.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听着也是不好.这可笑不可笑?"
探春笑道:“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我说倒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
宝玉道:“谁都象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比不得我们没这清福,该应浊闹的。”
尤氏道:“谁都象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
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
李纨等都笑道:“这可又是胡说.就算你是个没出息的,终老在这里,难道他姊妹们都不出门的?"
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长了一个胎子,究竟是个又傻又呆的."
宝玉笑道:“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
众人不等说完,便说:“可是又疯了,别和他说话才好.若和他说话,不是呆话就是疯话。”
喜鸾因笑道:“二哥哥,你别这样说,等这里姐姐们果然都出了阁,横竖老太太,太太也寂寞,我来和你作伴儿。”
李纨尤氏等都笑道:“姑娘也别说呆话,难道你是不出门的?这话哄谁。”说的喜鸾低了头.当下已是起更时分,大家各自归房安歇,众人都且不提.
【端木持易见解】
我们人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面临诸多对象,诸多问题。那么,最复杂的对象是什么?最难的问题又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大家一定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你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所以,很多有人生阅历的父母,对孩子的最低祈祷和祝福,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过完他的一生。
所以,我每每想到做人的人生之苦,生命之难,就总是心酸无比。
当然,年轻人大多不会这么看,他们还未经历苦难和屈辱,又哪里晓得这些呢?
凤姐和鸳鸯年纪大一些,就有了这些体会。探春的地位问题,也受了不少委屈,所以也能体会。宝玉呢?虽然很小,他也吃了不少苦头,挨打且不说,单说身边的人,一个个冤死,对他都是不小的刺激。连串的打击,让他实际上早早的就丧失了生命的追求。
荣国府里弥漫着这种浓厚的“后事”不继的氛围。除了经济方面的日益拮据之外,荣国府的靠山日益离世,而身边的女孩子们,也都要逐渐离开了。这一切都指向这样一个问题:
谁来支撑贾府的未来?
女人里面,贾母假如去世的话,凤姐行不行?王夫人行不行?李纨行不行?实际上都不行。
男人里面,贾政之后,谁来继承?宝玉吗?行不行?
主子里没有人了,那奴才里面呢?还有没有人呢?也是逐渐衰落了。
所以,贾府的未来,每个人都感到摇摇欲坠。
我们现在有14亿人,后继呢?交给谁?
自古以来,干千秋大业的人,都会思考这个问题。
有个叫倪海厦的医生,担心中医失传,所以拼了命的在世界范围内教学,传授中医,哪怕累死了,他也要这样干。
教员为了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就培养大批年轻人,不惜每天在台上站七八个小时。他说,多让一个人孩子们见到他,就多一分希望。
康熙为了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就亲自培养孙子弘历。
这些固然可以解决一点儿问题,但实际效果呢?并不怎么理想。
说是“老中青”三结合,通过“传帮带”来解决后事问题,但实际上呢?现在的世界,依然都是老人治世。特朗普70岁当总统,拜登82岁当总统,普京今年70岁了。毛姆说过,“年长者最大的修养,就是控制住批评年轻人的欲望。人类之所以进步,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下一代总是存活在上一代制定的礼法之中,只要青年一代,他们不能整体上为自己这一代人立法,那么,注定他们是没有未来可言的。注定他们必将成为上一代的肥料,而不是他们自己的种子。他们注定会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都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被割掉,甚至被连根挖掉。
青年人难以“遂心”,于是,进步也就被迫终止了。当这个趋势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你会发现,50后要五六个孩子,60-70后要2-3个孩子,80后一个孩子,90后结婚不生子,00后不结婚了。他们很多人悲伤的对世界喊出,“让我们在这一代终止”,“我们是最后一代”。
当我看到宝玉的“呆话傻话”以后,隔着几百年,竟然大地上,涌现出无数的“宝玉”,让我震惊不已。遥想过去那些时代,无数年轻人,被剥夺到“无法养家,支撑起家庭,结婚生子传家“,而不得不出家,寄生在寺庙这些救济所,养老院里面,潦草终生,难道不都是“最后一代”的同样命运吗?
马克思用工资原理解释这一切,说工资是一个劳动力再生产的所有生活资料的价格总和。最早的工资包括家庭的所有开支——包括妻子、孩子、老人的所有开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女人成为工人以后,男人的工资就不再包括女人的这一部分费用了;最早的工资包含父母的养老金,医疗金等,子女的教育金,这一块也在不断被压缩甚至删减掉。最早的工资包含劳动者自己的养老、医疗、教育等资金,现在也在不断压缩裁减。总之一句话,他们要一直把工资压缩到一个工人只能养活自己——不是终生——且只是干活这个阶段才有饭吃的地步。他也就再无法进行养老、结婚、生子的活动了。
于是一个工人,除了养活他自己以外,也就没有家、没有家人可言了。
这是现代的“出家“,我不知道诸位明白与否?
宝玉出家是因为他再也无力养活一大家子,我们“出家“道理也正是如此。
如果我们连自己都养不活的话,那我们就不是出家,而是要离世了。
是的,我们正在一步步从出家向离世前进……
最后,我要感谢资产阶级,让我们走出家庭关系,然后让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为什么要感谢他们呢?
因为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属于你的吗?一无所有的人,又哪有什么世界呢?
我们很多人,不仅连当前的世界都没有了,而且早已经把未来都以负债的形式给提前透支了,这个时候,未来的世界,也跟你没关系了,又哪里有什么后事值得挂虑呢?
所以,出家、离世、绝后,就是我们“进步“的三部曲——三部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