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白领岂能靠“挨骂服务”换尊严

标签:
道德观察婚姻家庭两性情感社会热点文化新闻观察爱情白领记者观察 |

【社会热点】——业绩不理想遭领导委婉批评了,跟同事又闹意见了……职场竞争激烈,都市白领们压力空前,有时候憋屈得直想破口大骂。于是,有聪明的商家,从中看到了商机,一种名为“挨骂服务”的方式在网上悄然兴起。
明着不敢骂“老总”骂“顾客”,暗地里找另一种发泄方式,换来自己的尊严背后的“委屈”,进行情绪发泄,骂完了,也骂够了,自己的那份尊严也得到了“有效地挽回”,心里也舒服了。后果却是是这样吗?未必。
从“泄气娃娃”到“惨叫鸡”,再到现在的挨骂店,各式各样的发泄手段,越来越受都市白领的欢迎,也可见现代人压力的巨大。但是,新兴出现的“挨骂服务”,对宣泄压力到底有没有效果?
笔者从《今日早报》的报道中了解到,杭州女孩胡媱说是自己在网上找到挨骂店,只要付钱,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骂人,而对方绝对做到“骂不还口”。 “刚开始,我有些放不开,骂不出口。”胡媱说,然后就让对方教了句骂人的话,跟着对方的话骂完之后,心里舒服多了。
“骂人”服务还分不同等级,收费也不尽相同。一级:可拨打电话骂,20元1次,每次5分钟,10分钟40元,一次最多可拍60元,话费自出,拍了之后问电话号码。二级:QQ上骂,10元一次,每次5分钟,10分钟20元,15分钟30元,配合文字,可提条件,按情节另加款。三级:旺旺上骂,0.98元一次,每次5分钟,10分钟1.96元,15分钟2.94元,配合文字。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网店上提供的‘挨骂服务’,是情绪宣泄商业化的一种结果。对一些人来说,短时确实可以起到宣泄的效果,但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从医学上看,情绪宣泄确实是行为治疗的一种手段,但医学治疗是在专业的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重在给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网络上的骂人服务,只是一味的大骂,没有专业的心理引导,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不适合有心理疾病的人。
目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随之上涨。事实上,西方宗教中的神父一直提供着这样的专职服务:个人罪恶、婚姻不幸、怨恨不满……人们都可以向神父倾诉。与这些披着黑衣的圣职者相比,在中国,网络就像一个虚拟神父,成为许多人宣泄倾诉的重要途径。
还有网友认为,如果全世界人需要骂街,那么,全世界人就一天什么都不干,坐在电脑前通过网络骂街吗?那么网络健康情况可想而知。有道是:骂人没好口!温文尔雅的骂人一般是不存在的,谁又会在气头上斯文地骂一句“你母亲的”呢?破口大骂、无理咒骂、肆意谩骂才是网上骂人的主流。如是,网络也就成了收容骂街的集散地,纵容骂人的垃圾场了。对于郁闷、烦躁、暴怒、宣泄的人来说,可能有了暂时释放,可对于那些无意进入这些页面的未成年人,岂不是现场直播的骂人教科书吗?无意的一听,无意的记忆,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无意的效仿和运用。这种被动教育很可能坑了一代人。
人们通过“骂人”的原始方式,来进行情绪宣泄,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产生不满或怨恨的根源并没有得到清除,而从“被骂对象”以同事和老板占大头的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虽然如今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人与人关系紧张的程度,真的已到了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地步了。
笔者认为,“挨骂店”的出现,彰显了民众对心理减压平台的需求。单纯依靠骂人来宣泄,易让人走向极端。而网店是否能够确实为客户保守个人隐私?这些都是值得担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