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明清瓷器 |
茶叶末釉的釉料中含铁和锰,经1200—1300之间高温还原烧成时析出结晶,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釉面底色上闪出黄褐色细点,因类似茶叶细末,故名
放大图片看,釉面底色上闪出黄褐色细点。
胎质精细,细润如脂似玉,釉面细腻,釉色纯正,色泽匀润,不排除雍正、乾隆时时民窑生产的可能。
雍正茶叶末瓷器,胎质精细,细润如脂似玉,釉面细腻,釉色纯正,色泽匀润,釉色绿者称茶,黄者称末,有茶无末,发黄色晶点俗称"鳝鱼黄"
乾隆制品,釉色多偏绿,发墨绿色晶点俗称"蠏甲青"
茶叶末釉艺术风格庄严肃穆,色彩层次韵律的变化耐人寻味,反映出中国颜色釉器的传统美学内涵。
始烧于唐代,当时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虽在唐、宋已经出现,但是并不流行。明代景德镇窑茶叶末釉也有烧制,但传世产品极少。
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厂官釉”,《南窑笔记》载“厂官釉,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
对于这种釉色的评价,清代寂园叟陈浏《陶雅》则有以下述赞:“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嫩而不俗,艳于花,
又“豆青色、东青色、茶叶末、蟹甲青数者又各有古雅之气韵,而不能以相掩”。
参考资料:
一、清嘉庆茶叶末釉瓶
此瓶贯口,长直颈,扁球腹,撇圈足。通身施茶叶末釉。口沿釉色较浅。底暗刻篆书六字“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竖行方款。
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的雍正御窑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与茶叶末釉花浇
三、清乾隆款茶叶末釉胆瓶,沈阳故宫博物馆
盘口,细长颈,斜肩,肩以下渐广,腹部丰满浑圆呈球形,底足外撇,为双圈足式,外足露胎。瓶口沿为土黄色釉,瓶里外均施茶叶末釉,于墨绿中满饰黄褐色斑点,釉色纯正,釉质细腻。瓶底及内圈足亦施茶叶末釉,中央处镌刻青灰色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图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