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明清瓷器 |
永乐、宣德及元青花瓷器鉴赏点:
1、放大看图片,发现线条中有颗粒,说明青花料研磨较粗,为手工研磨。观察到颗粒比线条还粗,说明这些线条确实极为纤细。如果有缘遇到这类青花瓷器,不必犹豫,入藏就行了。
苏麻离青料就是这个特点。元青花个明代早期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官窑器所用青料主要为进口料,即苏麻离青。
2、由于“苏麻离青”进口料含低锰高铁,一定条件下可烧制出宝石蓝的色泽,色浓艳而有铁锈斑。青花浓重,蓝中显黑,落笔浓重处皆有铁锈斑,铁锈斑结晶处用手触之,坑坑洼洼,有明显的凹陷,未结晶处若色彩浓重,也有坑洼,确有深入胎骨之感。在阳光下看,泛雪青色。青花纹饰线条上铁锈斑自然分布,像墨点在生宣纸上,自然晕散的感觉,呈放射状,有毛边现象。
闪烁出高低错落的锡斑,发色幽蓝靓丽,而且浓艳处略凹。有晕散现象如山水画。
首先看一下我们收藏的宣德青花兽面龙纹大罐。
请仔细观赏下面的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青花海水纹香炉,明永乐,高55.5厘米,口径37.3厘米,足距38厘米。
炉阔口,短颈,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两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海水江崖纹。故宫博物院藏
此器与青海省博物馆藏“大明永乐年制”款铜炉器形相似。其形体硕大,青花色泽浓艳,晕散明显,凝结的黑斑密布于纹饰中。纹饰寓意江山永固。能够烧造如此有气魄、纹饰精美的瓷器,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
明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的海水纹通常有起伏相叠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装饰性比元代大大加强。
炉阔口,短颈,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两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海水江崖纹。
此器与青海省博物馆藏“大明永乐年制”款铜炉器形相似。其形体硕大,青花色泽浓艳,晕散明显,凝结的黑斑密布于纹饰中。纹饰寓意江山永固。能够烧造如此有气魄、纹饰精美的瓷器,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
明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的海水纹通常有起伏相叠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装饰性比元代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