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2020-06-26 18:58:12)
标签:

杂谈

分类: 艾叶绿

封门青与灯光冻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我们收藏的这个是青田封门青。

封门青的基本特征:淡青色,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常隐有白色、浅黄色细纹。石质细腻,温润微结,不坚不燥,走刀爽脆适中,产于山口封门。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对封门青的定义为:“又名“风门青”、“风门冻”。封门石的一种。产于封门洞。……所产冻石温润如玉,后人称为“五塘冻”。淡青色,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常隐有白色、浅黄色细纹。石质细腻,温润微结,不坚不燥,走刀爽脆适中。属青田石之上品。”

夏法起在《中国印四大名石——青田石》描述:“封门青,又名风门青、风门冻,淡青色,不若灯光石之青中偏黄,兰花青之青中偏绿。质地极为细腻,不坚不躁,行刀脆爽,能尽得笔意韵味,骨里常隐有浅色线纹,产于山口封门。”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中国印章传奇》第七页说:“灯光冻又名‘ 灯明石’、‘灯光石’,为封门石的一种。”

灯光冻与封门青主要区别在颜色上,前者为灯辉黄色,后者为青黄色;透明度上,前者为半透明,后者为微透明;质地上,前者纯净、温润、呈冻状,后者常含有隐形纹理。

灯光冻的内部结构有序度高,铁含量微少,其特有的灯辉黄色是由铁、钛和硅氧铝空穴心共同致色。

明代  屠隆(1542——1605)在其所著《考槃余事》中述及“灯光冻”之名的来历:“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而笔意得尽,今亦难得。”

《书谱》(1979年第4期版):“灯光冻,又名灯明石。微黄纯净细腻、温润柔和,色泽鲜明、半透明,光照下灿若灯辉,故名。灯光冻质雅易刻,明初已用于刻印,为青田石之极品,高出寿山诸石之上,价胜黄金。”

参考资料:

一、清雍正“为君难”青田石异兽钮印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养心殿文物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阳刻“为君难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雍正在位13年,御用印章160余方,仅“为君难”三个字就刻了11方印章,还让人制御书“为君难”匾,挂在批阅奏折以及和大臣商讨国事的养心殿。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清代徐三庚青田石封门青印章

“为君难”出自《论语·子路》:“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二、清乾隆举人韩锡胙在《滑疑集》中记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韩锡胙(1716——1776),青田人,官至苏松督粮道,工书画。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画大家。赵孟頫则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使用青田灯光石刻印的第一位篆刻家。

明郎瑛《七修类稿》说:“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王冕的用印已是石印,但惜乎其用印实物未传后世。

文彭以青田冻制印并推而广之,此为印学界一致的看法。清代周亮工(1612——1672)在《印人传》中记载了一件与青田石有关的印史大事:余闻国博在南监时,肩一小舆,过西虹桥,见一蹇卫驼两筐石,老髯复肩两筐随其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卫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时谼中为南司马过公,见石累累,心喜之。先是,公所为印皆牙章,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镌之。李善雕箑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公以印属之,辄能不失公笔意,故公牙章半出李手。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谼中乃索其石满百去,半以属公,半浼公落墨,而使何主臣镌之,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

三、徐三庚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又字诜郭,号全罍、井罍 ,又号袖海,自号金罍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山民,别号翯然 散人等, 上虞 章镇大勤人,清末著名 篆刻家。生于公元一八二六年,卒于公元一八九年,享年六十四岁。“工篆隶,与 吴让之、 赵之谦 齐名,能摹刻 金石文字,所刻吴皇象书天发神谶 尤佳。刻印力追秦、汉,能于 吴熙载、赵之谦诸家而后, 别树一帜。近时篆刻家多宗之。其晚年篆刻趋向定型,习气渐深,终成流弊。”出生贫苦农家,稍长外出谋生,尝打杂于 道观。观中道人有擅长 书法篆刻者,徐得其传授,遂此入门,既有摹拟 汉印之深厚基础,又具 汉碑额篆及 天发神谶碑之书法根底。其作品不溯秦汉下逮 元明,致力 浙派,后取法 邓完白及汉碑额篆与天发神谶碑,参用谬篆的飞动体势,使之熔为一炉,加以用笔妍媚泼辣,用刀细切利落,章法虚实相间,独辟蹊径,风格独具,成为与赵之谦同期之又一位创新篆刻家。其书法被誉为“婀娜多姿、虚实处理 自成一家”。作品集有《金罍山民印存》《似鱼室印谱》《金罍 山人印谱》《金罍印摭》、《海上墨林、广印人传》等。现存作品有《全罍印摭》、《全罍山民手刻印存》、《二拏精舍印赏》及《节之选集篆刻》。1872年与友人同游今广西 韩柳山,兴起刻了一篇小赋,已流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