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鼓旅游之一:笆蓝寨里的那一座城

(2016-03-22 09:25:32)
标签:

杂谈

01
秋天的周末,相约几个同伴,去爬山.驱车到温泉义田,沿着去烟霞寺的路,一直往左走,走到人烟的尽头.田畴从身旁悄悄地滑过.爬坡,路过一口水塘.当脚底下有股淡淡的草香,和牛羊粪便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就发现了一条古道--很久很久以前,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人们从温泉去三都的古道.往上走.
02
到达山腰,这里有一块碑,左边是温泉,右边是三都.大自然就是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两个地点,就是这样悄悄地默默地相连相邻.可以听到高速路上车水马龙的声音,还有鸟鸣.我们的目的地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按右手边,继续爬山.杂树丛生中,依稀可辨,有一条路通向我们所要去的地方.秋天,正是山果子成熟的季节,一路上尖栗子,吊笳子,野板栗,栗树子,引人惊喜,吊人口味,让人追思.它好似一面镜子,让我们这群不再年轻的人,刹时间,照出自己清晰的童年.
03
下午的阳光,穿透浓密的树叶,漏到大地.古道在斜阳中静静地躺着.有风吹过,树叶轻轻地飞起,好像在跳舞一样.不时可以听到它们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彼此交谈.我们小心地,轻轻地,从这里走过,生怕惊扰了它们的私语,似乎想解读,那种语言中有多少秘密,在岁月的风尘中,流连着童年,青年,或者老年.
04
这就是笆篮寨的寨门,也是我们今天到达的目的地.有门的味道,也有关隘的味道吧.我不禁想起一个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仔细端详,这个寨门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泥土和铜鼓当地独有的丹霞石垒筑,右边也就是门的主体由一块块巨大的花岗岩条石砌成.爬上门顶,可以感觉,当年的寨门,应该很高,应该有观察哨,还有紧闭的城门.门里门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05
城门过去200米,就到了明代修筑的城墙.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土石筑成的,历经风雕雨蚀,隐隐约约只能看到土石堆了.另一部分由花岗岩条石砌成,这些条石长约一米,高约30公分,重量近百什来斤,很工整地砌成10多米高的城墙.分两层,长若1000米.站在城墙边留影,感觉到人力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伟大在于当年,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先辈们靠什么样的力量和智慧,才将如此之多,如此之重的石头搬到这里,同时,又是为了什么,需要在这里修筑一道城墙?渺小,是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对祖辈的业绩,只能轻轻地靠近城墙,感受那一份力量,磋跎身边的那一种厚重.
06
轻抚城墙,思绪穿透茫茫无际的天宇.我们只能从铜鼓遥远的历史中去追寻,筛选.这段长城可能建于明朝,那时候,铜鼓发生了李大峦农民起义,为了反抗明末的黑暗,农民起义军以铜鼓的杨家寨屏风寨笆栏寨等八大寨为根据地,与邓子龙率领的明朝政府军进行鏖战.而铜鼓的八大寨彼此相连,首尾想顾,地形险要,成了农民军的天然屏障.而今,风尘已远,城墙上爬满葛藤与青苔,所有的曾经,都深深地锁进这些不起眼的草木之中,而森林重重叠叠,又深情地将它覆盖在岁月的深处.
07
抬头遥望,眼前是悬崖峭壁,杂树坚强地多姿阿娜.阳光从密密的叶子缝隙中坚决地挤进来,斑驳地洒落在城墙上,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解读,那些时候,那些故事,那些人--为了追求自由,为了维护自己灵魂中的那些执着,有一种血性,在天地间扩张.不做奴隶,而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真正的人.
08
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对这段古城墙最好的形容,如果没有向导,要找到它,还真不容易.因为一路上,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是他的带领,我们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枊岸花明.于是,在即将离开城墙,启程回家时,我们给向导最高的待遇,让他和美女们合影,认识他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