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月
从公元8世纪到15世纪,伊斯兰教统治了西班牙西南部的富庶地区,安达卢西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的聚集地,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在矛盾中追溯历史
1492年,盘踞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将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交给费迪南德国王(Ferdinand)和伊莎贝拉女王(Isabella),西班牙从此独立。统治伊比利亚半岛700年之久的穆斯林势力最终瓦解,西班牙的天主教取得胜利。每年1月2日,牧师都会在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安息的大教堂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
然而,在仅半里之外的阿尔巴辛区,在1月2日这天也经常有西班牙穆斯林在当年苏丹向获胜的天主教国王递交权力的地方聚会,以默哀的方式祭奠当年的失败。
在格拉纳达的这种情绪冲突反映了历史遗留给当代西班牙的兴奋和苦恼。1975年,独裁者弗朗哥去世,西班牙转变为民主政体,从那时起,西班牙人开始调查自己的过去和身份。这种调查会让人觉得痛苦、迷惘和左右为难,但这些并不能阻止人们追根溯源的决心。
繁华历史的最后演出
除了西班牙人以外,其他国家的人很少了解伊斯兰教是如何入侵这个遥远的欧洲国家的。公元711年,一位柏柏尔将军率领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的7000人的军队从北非穿越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到达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穆斯林侵略者在几个月内就攻占了位于西班牙中部托莱多的天主教庭。侵略者继续向北进军,20年后他们一直攻占了法国南部后才返回,并加强了对西班牙的控制。在他们高枕无忧地统治西班牙3个世纪之后,天主教徒与伊斯兰教势力开始了几百年的主权争夺战,直到1492年天主教夺得了最终胜利。
穆斯林把伊斯兰势力范围内的西班牙称为安达卢斯,也就是今天的安达卢西亚。尽管殖民者包括来自中东的阿拉伯人和来自北非的柏柏尔人,以及他们的混血后代,但西班牙人把这些穆斯林入侵者统称为摩尔人,有时也统称为阿拉伯人。
安达卢斯在两个世纪内迅速从边远的前哨发展成为穆斯林的中心据点。安达卢斯的首都科尔多瓦拥有一百多万人口,当时世界上很少有城市能在财力和物力上与之相提并论。就像史学家德斯蒙德"斯图尔特(Desmond
Stewart)在他的《阿尔罕布拉宫》一书中写道的,到公元8世纪中叶,科尔多瓦被看作是“继罗马衰落之后西方第一个真正的大都市”。
科尔多瓦向穆斯林世界出口抛光瓷器、精工纺织品、羊毛、丝绸、毡子、亚麻布、象牙雕刻品和奴隶,它成为世界贸易集散地,只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能与之一较高下。诗人们纷纷赞美科尔多瓦的繁荣。苏丹拉赫曼一世和他的继承人们建造了科尔多瓦清真大寺,这是建筑史上的惊人之作,象征着安达卢斯的政治和宗教地位。公元929年,拉赫曼三世自封哈里发,并宣称自己是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他认为自己理应是巴格达和君士坦丁堡的统治者。
然而,在拉赫曼三世登基不到一个世纪后,他的王朝就土崩瓦解了,安达卢斯也分裂为一个个小国家。1085年,西班牙北部的天主教徒抓住这个空挡,乘虚而入攻下了托莱多,这使分裂之后的各国国王陷入恐慌之中,他们立即向北非强大的的穆斯林王朝求救。伊斯兰教信徒阿蒙拉维德王朝和阿尔蒙哈德王朝相继统治了安达卢斯,共达146年,但迫于西班牙清教徒军队的和北非摩洛哥的压力,穆斯林在西班牙的统治力量逐渐减弱。1248年天主教徒攻占阿尔蒙哈德王朝首都塞维利亚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偏安王朝
然后,安达卢斯的版图缩小到只剩西班牙南部靠近北非的250英里海岸线,阿拉伯后裔(Nasrids)奈斯尔王朝的苏丹们统治这一地区达254年之久。或许是由于这是西班牙最后的穆斯林统治者,也或许是因为他们建造了阿尔罕布拉宫,奈斯尔王朝的苏丹们以浪漫的形象出现在诗人和小说家的笔下,并且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次数比西班牙其他的穆斯林统治者要多。
在奈斯尔王朝统治西班牙的200多年里,为了休战,苏丹们和天主教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但也难逃最终灭亡的命运。事实上,奈斯尔王朝最后一位苏丹博阿布迪Boabdil在与其父亲和叔叔争夺王位时曾经接受过天主教的帮助,甚至当天主教国王打败了统治马拉加的穆斯林时,博阿布迪苏丹还送去了贺信。但是,当天主教开始破坏供给格拉纳达粮食的农田时,博阿布迪的军队向天主教的堡垒发起了进攻。费迪南德国王立即命令部队马不停蹄地向前挺进直到把十字架立在了阿尔罕布拉宫的房顶上。
阿尔罕布拉宫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面临战败的状况,博阿布迪苏丹与天主教签订了投降协议,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承诺伊斯兰教可以继续保持其信仰和生活习惯,但这些承诺最终都成为一纸空谈。据传说,博阿布迪被流放到南方,当他回头凝视格拉纳达和阿尔罕布拉宫时潸然泪下。据说曾帮助他夺得王位的母亲鄙夷地对他说:“正因为你不能像男人一样保卫国家,所以你只能像女人一样哭哭啼啼”。
攻陷格拉纳达极大地鼓舞了天主教。西班牙红衣主教曼多萨Mendoza把战争期间费迪南德国王佩带的银质十字架举到了阿尔罕布拉宫的塔尖上。一个目击者给Leon主教的信中说道“这是西班牙历史上最有纪念意义和最值得祝福的一天”。在罗马,教皇和红衣主教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钟声中带领一支严肃的队伍列队庆祝胜利。
天主教领土上的穆斯林遗迹
令人惊讶的是,在之后的岁月中,阿尔罕布拉宫的许多物品都完好地保存了600多年。1829年,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来到这儿的时候,他谈到:“经历了目无法纪的走私分子猖獗的活动、盗贼和流氓横行,再加上地震、战争和猎奇的旅行者的观光,阿尔罕布拉宫能保存的如此完整不能不称之为奇迹。”他赞同格拉纳达人的说法:“阿尔罕布拉宫是因自己的神奇魅力而保存下来的。”
然而,也许是因为西班牙国王对阿尔罕布拉宫的兴趣才使它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出于对阿尔罕布拉宫的敬畏,国王钦定它为格拉纳达的皇家居所。尽管皇室成员很少住在那,但却一直为阿尔罕布拉宫提供日常的经费开支。直到18世纪,皇室对阿尔罕布拉宫的兴趣才渐渐减小。拿破仑占领西班牙后,把阿尔罕布拉宫当作了军队在格拉纳达的营房。尽管1812年当拿破仑的军队逃离格拉纳达时曾想炸毁这座宫殿,一位勇敢的西班牙士兵剪断了炸药的导火索,但他却没办法阻止那之后的破坏行为。
欧文的著作《阿尔罕布拉宫的传说》受到全世界的普遍欢迎,为了回应这本书中的一些负面评价,西班牙王室决定继续为阿尔罕布拉宫的维修提供经费。1870年,阿尔罕布拉宫成为西班牙国家级保护遗址,从此政府每年拨款对它进行维修。
改变摩尔人的信仰
哥伦布曾跟随天主教军队来到格拉纳达,但直到国王和王后击退阿拉伯人后,他们的注意力才转移到哥伦布的航海计划上来,哥伦布也因此得到西班牙王室的经费支持,当年他就发现了美洲大陆。1492年,格拉纳达的沦陷并没像之前天主教徒料想的那样完全铲除伊斯兰教在西班牙的势力。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承诺穆斯林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下继续信仰伊斯兰教,但这个承诺很快成为空谈。红衣主教弗朗西斯科(Cardinal
Francisco)
接到命令,不惜使用严刑拷打,也要强迫当地人接受天主教的洗礼。1500年,他向信奉天主教的国王汇报说:“现在西班牙所有公民都是天主教信徒,所有的清真寺也都已经变成了教堂。”这些被迫皈依的信徒从这时起被正式称为摩尔人。
但是大多数摩尔人并不了解天主教的文化,当他们去教堂时依然保持着他们去清真寺时的习惯。宗教法庭派人去格拉纳达惩治那些刚刚皈依的、不懂得教规、试图把天主教变成伊斯兰教的异教徒。皇室也颁布法令禁止阿拉伯人的一些习惯:摩尔人不得使用阿拉伯语,尤其在给孩子起名字时。妇女必须摘下面纱,甚至连阿拉伯公共浴池也被当作罪恶之地而被关闭了。一个摩尔族长发出抗议,他强调浴池只是用来清洁身体的场所,男女决不允许同时使用一个浴池。如果有不知廉耻的妇女想私会情人,他说:“这样的妇女只能去其他允许男女在一起的公共场所,比如去教堂、去参加天主教的宗教节日活动等。”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不信奉天主教的天主教徒
1568年,绝望的摩尔人在格拉纳达和地中海之间的阿尔普贾拉斯山(Alpujarra)发起了对天主教的起义。西班牙天主教统治者暴力镇压了这次起义,并迫使摩尔人离开了格拉纳达地区,迁居到西班牙的其他地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涌入格拉纳达地区,并故意压低价格购买摩尔人的土地。但这些并不能解决西班牙所谓的“摩尔问题”,即在西班牙有一大批并不信奉天主教的天主教徒。
1609年,西班牙宣称这些人可能会成为威胁欧洲大陆的伊斯兰土耳其的第五纵队,因此西班牙决定将所有摩尔人驱逐出境,就像一个世纪之前驱逐犹太人一样。据估算,5年之内大概有30万摩尔人被迫离开西班牙。大约有两万人以各种理由逃脱了被驱逐的命运而留在了西班牙,他们在城市或者农村生活,并没完全放弃自己的伊斯兰教生活习惯,直到几十年前才进入到现代的生活方式。
在阿尔梅里亚海岸,那里的妇女外出都带上面纱,头上顶着水罐。40年前,即使在天主教堂里还能看见带面纱的妇女。安达卢西亚的一些传统民歌从歌词上看是天主教的赞美诗,然而仔细分辨,人们会发现旋律竟然来自阿拉伯乐曲。
事实上,现在西班牙人为他们没有将所有的伊斯兰教徒驱逐出境而感到骄傲。胡安"卡洛斯国王(King
Juan
Carlos)作为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的后代,以及他们倡导的西班牙民主政体的执行者,在1986年参观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时曾说:“科尔多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阳光是和煦的、光辉灿烂的。它用温暖的怀抱拥抱着世界上所有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