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9期 <安达卢斯专题> 安达卢斯的伊斯兰遗产

(2007-08-31 16:44:24)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新闻评论

文/林琳

 

    穆斯林统治在安达卢西亚留下的不仅仅是浪漫的、富有异国情调的遗迹,伊斯兰教的影响贯穿了这里的历史,并会一直延续到未来。

 

山城格拉纳达

    来到丘陵起伏的西班牙城市格拉纳达(Granada),我在圣尼古拉斯教堂广场前站定,这里是阿尔拜辛(Albaicin)区的最高点。隔着狭窄的山谷,我凝视对面,那宛如慵懒地撑着下巴轻伏在山顶的阿尔罕布拉宫。连绵不绝的谢拉内华达(Sierra Nevada)山脉是这幅风景画的背景。身边传来聒噪的“咔哒咔哒”声,原来是一个吉普赛老太太在敲打手里的硬木响板,她大概想用噪音“攻势”来让大家光顾她的陶器摊。不少小型旅行团的游客们在广场上徜徉,他们想从各种角度欣赏阿尔罕布拉宫。这些游客们在来的路上一定被盘山路和漫长的巴士线路折磨坏了。

    格拉纳达市中心的阿尔拜辛区游览实在是对体能的一种考验,尤其是当你忘记买一份地图的时候。这里许多山丘起伏很大,上下坡的路很陡,在那些白色高墙勾勒出的狭窄弯曲的小巷中,辨别方向成了一种奢望。我干脆放弃之前询问好的登山线路,信步前行,只求不走进死胡同。这片地区的古建筑保护得很好,特别是通向山顶方向的住宅区。阿尔罕布拉宫和附近其他的山脉在建筑的缝隙中不时偶露真容,算是对我不辞辛劳地攀登的奖励。更为意外的是,我在一条小巷中巧遇宣传旅游的志愿者,他们给了我一些宣传材料,上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安达卢西亚地区这些城市特有的迷宫一般的街道:

    

    问问瓦伦西亚人穆尔西亚的命运如何

    哈蒂瓦在哪里,或者哈恩在哪里

    科尔多瓦在哪里,这个伟大学问的摇篮

    那些让人尊敬的学者现在还有多少生活在那里?

    还有塞维利亚,这个快乐聚会的诞生地

    那里的大河流淌着沁凉的水,

    这些城市是国家的支柱,

    如果支柱没了,建筑还能屹立吗?

    

    这本是一首阿拉伯语诗歌,1248年,塞维利亚重新落入基督教势力手中的时候,悲伤的摩尔诗人阿尔伦迪(Al Rundi)写下了这首诗。今天,安达卢西亚是西班牙最西南的一个省,但在700多年的岁月里,人们只知道它的阿拉伯语名字安达卢斯(Al Andalus),这里拥有全欧洲最伟大的几座城池。

 

浪漫的伊斯兰遗产

    到阿尔伦迪生活的年代,格拉纳达已经是穆斯林控制的安达卢斯仅存的前沿堡垒。代表着伊斯兰势力的新月图案在西班牙日渐势微。事实上,在那之后,孤独的格拉纳达依然支撑了144年,直到1492年1月2日,10个月后,哥伦布就发现了新大陆。

    尽管西班牙的任何一部分都未被穆斯林统治超过500年,但遗迹依然保留了下来。今天,西班牙热爱甚至称颂自己的伊斯兰遗产。特别是在格拉纳达,浪漫化的伊斯兰统治为安达卢西亚带来了大量游客。

    休息了很长时间我才从登山和寻找道路的疲劳中恢复,然后我漫步走向圣尼古拉斯教堂的后面,那里是一个被篱笆围起来的建筑工地。指示牌上用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写着,这里正在建造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清真寺。这真是一个奢侈的建造地,这座清真寺将可以俯瞰阿尔罕布拉宫。这座清真寺将为北非移民和居住在整个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服务。清真寺还是一个象征,象征着过去到未来的历史延续,因为西班牙的穆斯林人口越来越多,安达卢西亚的伊斯兰历史不仅仅是迷人的、富有异国情调的回忆,它甚至不仅仅代表着过去。

 

弥漫享乐主义的宫殿

    11世纪早期,柏柏尔人将军扎维(Zawi)建造了格拉纳达。但阿尔罕布拉宫却是(Nasrids)奈斯尔人建造的。1236年,奈斯尔人被赶出西班牙北部城市萨拉戈萨,来到了格拉纳达。当时,西班牙境内的伊斯兰势力正在节节败退。为了保住格拉纳达,当时的统治者被迫同基督教势力妥协,甚至在1248年协助他们一起攻打塞维利亚。伊斯兰教在西班牙已近黄昏,格拉纳达和阿尔罕布拉宫成为了穆斯林统治在西班牙光辉的日落。

    

    日光要花多大力气

    才能从格拉纳达离开

    它同柏树苦苦纠缠

    或者隐藏在水面下

    

    进入阿尔罕布拉宫的第一个房间时,欢迎我的是让人无法置信的宁静,而不是通常皇家建筑给人带来的敬畏和压迫感。相反的,我觉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这座宫殿的各个房间都使用了木材、泥灰、砖和瓷砖等材料,这样的氛围让人觉得舒服,而不会感到因过于庄严而产生的紧张感。当然,在这些建筑材料的背后,隐藏着通常用于建造纪念碑的坚硬花岗岩和大理石。阿尔罕布拉宫不是为了彰显逝去统治者的荣耀而建,它纯粹是为了居住而建造的。

    对格拉纳达这样一个被强敌环伺的城市来说,最终的命运一定是被征服。因此,阿尔罕布拉宫的重点就放在了享乐和实现建筑美学上。没有高大的了望塔和坚固的围墙,人们看到的只有雕刻着复杂图案的天花板、青葱的花园以及柔美的喷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目中无人的奢华气息。

    在阿尔罕布拉宫的墙上和旅行者购买的T恤上,到处可以看到“La Ghalib Illa Allah(没有征服者,只有真主安拉)”,这就是格拉纳达穆斯林居民的信条,他们是安达卢斯的伊斯兰势力最后的守护者。这个口号既充满挑衅意味,又隐含着谦恭。在1492年被攻陷之前,这种及时享乐的精神一直蔓延在阿尔罕布拉宫里,一直到今天,这种精神仍未在西班牙这个国家消散。

    在格拉纳达,我经常漫无目的地闲逛,和这里所有其他人一样。我经常惊异于这里有如此多的商店和咖啡馆。在这个城市,所有空旷地都被一家挨一家的餐馆包围,包围圈里总是人潮汹涌,卖花姑娘、流浪画家和街头音乐家穿插其中。在黑暗的城墙阴影中,居然也有多家露天咖啡厅可供选择。格拉纳达有很多穷人,还有很多地方看上去同那些光鲜的新城区和保护完好的老城似乎不在一个世界,但是只要你找对了地方,就能寻找到同阿尔罕布拉宫里同样浪漫的气息。

 

放弃一切束缚

    “只有当我们漫步在快乐的岸边,放弃一切束缚,生活才值得宽恕!”写下这句话的诗人伊本·哈姆迪斯(Ibn Hamdis)不是喜欢怀旧的格拉纳达人,他来自塞维利亚。在他生活的时代,也就是11世纪,塞维利亚的阿拉伯国王本人也是一位诗人,同中国的李后主一样,他在位期间写了许多诗大言不惭地称颂自己的军事“功绩”以及浪漫情事。在被主张禁欲的柏柏尔阿蒙拉维德(Almoravid)王朝废黜之后,他又在自己的放逐地——摩洛哥南部的阿特拉斯(Atlas)山写下了许多怀念旧国的感伤诗篇。

    “放弃一切束缚”,1402年,当塞维利亚的宗教领袖们决定建造一座新教堂的时候,他们一定在心中反复默念这句话。结果就是,整个15世纪,人们都在不停地建设,最终,历时百年,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歌特式教堂终于落成了。它也成为塞维利亚最著名的建筑和象征。

    这座教堂也是塞维利亚旅游的焦点所在,被众多露天咖啡店包围着,到处是休息聊天的游客。我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像他们一样享受西班牙美食,而是为了攀登(Giralda tower)吉拉达塔,也就是大教堂的钟楼。吉拉达塔本来是这座城市最大的清真寺的了望塔,1185年建成。基督教征服者将它改造成钟楼。在塔顶,我和其他游客们不断交换位置,以便一览大教堂的全貌,在这里可以俯瞰整座城市,那些建筑发出耀眼的白光,一条闪烁的光链就是宽阔的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

    当然,吉拉达有自己的故事,甚至是传奇。1248年,当西班牙的基督教军队同原来的穆斯林统治者就城市管理权的交接谈判时,城市中的穆斯林们宣布他们准备将这座清真寺的宣礼塔拆除。西班牙将军阿方索听到消息后大怒,他宣布,哪怕这座塔只少了一块砖,他也要将塞维利亚所有市民都砍头。没有历史学家能准确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或许针对市民的屠杀没有发生,但塞维利亚的其他地方,惨剧在继续。

 

不愿怀旧的塞维利亚

    当后伊斯兰时代的格拉纳达幽雅地吸收了穆斯林的遗产,并引以为傲,塞维利亚却不愿分享怀旧之情。一些伊斯兰教的标志,就像吉拉达塔,虽然幸存下来,却被西班牙统治者和基督教会改造成自己建筑的一部分,好几座宣礼塔被改建成基督教堂的钟楼。瓜达尔基维尔河边的阿尔蒙哈德(Almohad)塔现在以“黄金塔”(Torre del Oro)的名字广为人知,当年西班牙人将它当作储藏仓库,装满了从新大陆的殖民地掠夺来的黄金。在那些高大的白色围墙中,基督教徒也挖出洞摆放基督像和圣母像。

    我坐在塞维利亚阿尔卡萨(Alcazar)城堡的“少女中庭”里,这里自从罗马时代开始就是整个城市的权力中心,无数统治者曾在此发号施令。这个凉爽通风的庭院到处装饰着浪漫的花纹,基督教征服者特地从格拉纳达请来能工巧匠来设计这些文饰,这些手艺顶级的工匠都是穆斯林。尽管这里比不上阿尔罕布拉宫细致和华丽,但也可以称得上是建筑杰作,有自己独特的情调。正巧这时有一个外国旅行团也到这里浏览参观,一位坐在我身边的游客抱怨说,“这个宫殿是个冒牌货!”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我知道他此番评价的意思。除了这座庭院和周围的几个小房间,这座宫殿没有体现出多少摩尔人的影响。阿尔卡萨堡是由许多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毫无关联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大杂烩。从12世纪的阿尔蒙哈德围墙到19世纪建造的卫生设施。但这就是塞维利亚,在这里,过去只是一个更光辉的未来得以展现的基础。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前进脚步的城市,就像连接塞维利亚和马德里、只需要2个半小时的高速列车。塞维利亚人放弃所有束缚,投身到生活和美好的未来之中,将过去远远抛在身后。

 

安达卢西亚的首都

    沿瓜达尔基维尔河顺流而上,就来到了科尔多瓦(Cordoba)。高速列车在这里设站,但不会停留太久,因为它现代圆滑的外表同这座充满古老气息的城市格格不入。事实上,科尔多瓦并不比塞维利亚拥有更长的历史,但它看起来更古老,空气中弥漫着怀旧的气息。阿拉伯式磨房依然静静地站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一座低矮的罗马时代拱桥依然联系着两岸的交通。大清真寺在岁月中风蚀老化,褪去纯白,蒙上一层灰黑,但它依然是城市生活的中心。

    一千年前,科尔多瓦或许是欧洲最伟大的城市。它是至高无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伊斯兰世界里倭马亚王朝(Umayyads)国王被授予哈里发的称号,他们或许带点一相情愿地宣布,自己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主宰。作为先知默罕默德的后代,他们的权力在大马士革获得认可。但公元750年,另一支默罕默德的后代,(Abbasids)阿巴斯王朝,取代了他们的地位。倭马亚王朝来到安达卢斯避难,随后在科尔多瓦建立政权,并统治了整个伊斯兰西班牙地区。他们把科尔多瓦作为首都,并处处同阿巴斯王朝的新首都——花园城市巴格达相竞争。

    他们在这里兴建了大清真寺,这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宗教建筑杰作。在西班牙,这座清真寺被称做“大教堂”,像这个国家所有清真寺一样,1396年,在基督教重新占领科尔多瓦后,它被改造成基督教堂。但它强大的信仰力量和宗教威慑力让基督教管理者在此后的3个世纪里都不敢篡改原来的伊斯兰教符号和标语。

    1523年,人们在从前的清真寺里修建了唱诗区和一个巴洛克风格的祭坛。从开始修建到完工,科尔多瓦人一直在强烈抗议这样亵渎他们心中神圣地带的行为。即使是在全欧洲到处留下自己印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国王,在参观了这里后都强烈谴责当地的主教:“你破坏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

    今天,唱诗区依然破坏着大清真寺整体的和谐,但对它更大的破坏来自于源源不断的参观者。不论工作人员怎么劝阻,游客们依然开着闪光灯,不断地拍摄照片。从清真寺里走入唱诗区,再走出来,你能领略到对比一词的深刻含义。在清真寺里,伊斯兰风格强调的是建筑本身的和谐,柱子、拱门以及空间,而基督教的十字架、耶稣受难像等则在强调人的影响,就好比在轻音乐中强行加入高音独唱。

 

被一座城池摧毁的皇权

    1236年,科尔多瓦陷落。但到那个时候,科尔多瓦的统治早已如过眼云烟。10世纪才是它的辉煌期。在这个时期,科尔多瓦达到了顶峰,并很快衰落,伴随着的是一座豪奢的皇家宫殿的建造——麦地那·扎赫拉(Madinat Al-Zahra)宫。如果说阿尔罕布拉宫代表的是一个消失的民族,那麦地那宫代表的就是一个帝国在自己辉煌期的荣耀与自负。它是自大的拉赫曼三世(Abd Rahman)的牺牲品。建设开始于公元936年,调用了1万名工人。麦地那不只是一座宫殿,它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包括清真寺、公共浴室、市场以及平民居住区。国王自己居住的宫殿包括若干花园,一个动物园,一个观鸟园,还有分布在各处的金鱼池。毫无疑问,维持这样一座城市的运转费用昂贵,每天光喂鱼就要用1.2万个面包!

    所以并不偶然,阿尔罕布拉宫今天依然屹立,而麦地那建成75年后就成为废墟。抛开虚假的繁华我们发现,麦地那离科尔多瓦城太远了,被隔绝在几公里远的这样一座城池中,国王无法对抗首都中篡位的阴谋。

    一直到今天,不乘坐汽车依然不容易来到遥远的麦地那。在科尔多瓦城外5公里,我下了公共汽车。残存的围墙有大概3公里长,这座城池的遗址今天充满田园风情:放牧着牛羊的草地,橄榄树林还有苍翠的山脉。一千年前,这里一定是令一番繁华景象,到处是繁华但缺乏根基的商业,数不清的财富因国王的号令聚集在这里,当然,在一些阴暗的角落,政治阴谋正在渐渐酝酿

    我拦到了一辆车,很幸运,沿着这号称只有3公里的围墙前进并不像我开始想得那么简单,城墙爬上了山丘,而且偏偏选择了一条陡坡。我来到了遗迹的中心地带,这里对持欧盟护照的游客免费,但像我这样必须买门票才能游览。

    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才有人提出要重建这座短命的城池。麦地那被洗劫过无数次,所有能再利用的部分都派上了用场,能供游客想象它昔日光辉的一些景点也被彻底挖掘过了。在清真寺、官员议事厅、皇家宫殿和拉赫曼三世大厅,有价值的文物都已不复存在。但蔓延在各处的不对称的葡萄藤状装饰图案依然让人震撼,这些花纹并不抽象,有别于传统的伊斯兰装饰风格。1010年,无法再忍受穷奢极欲的阿拉伯统治者欺压和歧视的保守的柏柏尔雇佣兵,将麦地那摧毁了,只留下破碎的石块。

    麦地那的毁灭和科尔多瓦皇权的垮塌,引发了内战和在之后的历史中不时困扰西班牙的地区主义。这些和浪漫的建筑以及迷人的历史传说一样,都是伊斯兰西班牙的遗产。我曾在科尔多瓦的街头看到过八角星的涂鸦,这个图案正是伊斯兰时代西班牙的象征。这个符号将安达卢西亚同它的伊斯兰历史联系在一起,并在许多方面继续着自己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