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进藏日记(过去的故事) |
夜里还是有高原反应的侵袭,我不断辗转着保持呼吸畅通,寻找可以维持多一会儿的最佳姿势。实在睡不着,我就将MP3的听筒塞进耳朵,静静地听音乐。
早晨6点半被闹钟吵醒。我们要在日出前赶上珠峰。
吃了剩下的那盒方便面和几片饼干,装了满满一大瓶热水,穿上带来的所有衣物,我们出发了。
天色依旧昏暗,一切仿佛还在沉睡。一眼望去,仿佛是身处荒凉的戈壁滩。远处隐约看到有马车,走过去一问,果然是前往珠峰的交通工具。
乘坐的小马车用几块薄木板简单地钉成椅子,上面胡乱地缠着一块破海绵。宽窄只够一个人勉强坐进去,前后两个座位,鹏坐前面。2个人60元。黑!
马车夫是个瘦小的藏族老头,穿着的藏袍依稀辨得出是绛紫色。头上戴着顶原本是白色,现在已经开始发黑的绒线帽。头发编成细细的长长的小辫子缠绕在头顶上。耳朵上那由绿松石和红珊瑚制成的耳环成了全身的亮点。
车一上路,他就频频回头,含糊不清地跟鹏说着什么,我好奇地伸着耳朵听,才发现听是听不明白的,他根本就不会说汉语。看他的手势,原来他是在推销他随身携带的项链和手链。那些东西做工粗糙,颜色艳俗。
鹏说:你抓紧时间赶车吧,我们还要赶上看日出呢!不知他是否听懂,却也急忙浮出一脸谦卑的笑,回头大声地吆喝他的马。马于是开始小跑着前进。
早晨的空气清冽中夹杂着新鲜的马粪味,风刮在脸上竟然有冬天的气息。天边开始渐渐发白,远方的雪山逐渐亮起来。山顶上浓重的云彩也逐渐消散,露出一点点蓝。这使得我们有些兴奋。如果我们走运,上到山顶就可以看到日出了。多少人在山顶上连住好几天,就是为了等待云开日出的那一刻啊。
这里的山几乎看不到绿色,除了石头就是土,还有山上流下的雪水,奔腾着跳跃着涌向山下。成群的牦牛安静地站立,在石头的缝隙中寻找自己的需求。马车小椅子上的木头与海绵因为汲取了一夜的雨水而变得湿冷,坐得我手脚冰凉,浑身战栗。
鹏不断地抬起手臂,问过后才知道他是在遮挡马车夫高高扬起的马鞭!车太小,那鞭稍几乎要触到鹏的身体。
我在后面窃窃地笑:马车夫不知道他的鞭子可以一举两得呢。
爬过了几道坡,就在我的双脚已冻得发痛的时候,终于,我们看见了前方的帐篷和站在边上的几个商贩。大本营到了。一个拖着鼻涕的男孩问:住吧?连问几遍我才听明白,摆手说:不住。他立刻跑开,让我伸进口袋拿糖块的手停留不动。
这就是珠峰吗?除了这几个帐篷外,还有几个马车停在这里,跟我们的马车一样,在等候游客返回。
远处是杂乱的石滩通向山峰,阴暗的天空下,显得空旷而荒凉,跟我们想象中的热闹场面大相径庭。云仿佛比刚才厚重了许多。看样子能看到日出已经变成了一种奢望。
几辆马车同来的人犹豫着不知该何去何从,我跟鹏毅然迈开大步向乱石滩走去。一定有美景在前面等着我们。不去看看怎么知道呢?
离山很近的时候,面前横了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跨是肯定跨不过去的。正当我们犹豫怎么过去时,背后传来摩托车的声音。回头看,两个黝黑健壮的小伙骑在摩托车上,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跟我们沟通,背过河一人5元,用摩托载到山脚下看冰川,一个人20。
既然来了,我们当然是希望到最靠近雪山的地方去看看了。于是我们欣然同意。藏族小伙当下脱了鞋袜,挽起裤腿。我也没推辞,就趴在他的后背上。一股浓浓的酥油茶混着汗味立刻窜进鼻孔。
山上的气温很低,估计那河水也是冰凉得刺骨。但藏族小伙好象是习惯了,一点也没表现出冷的样子。淌过了河,我回头看鹏,他还有些不好意思“我太胖了,不会压坏你吧?”藏族小伙蹲好马步,急得直用手指自己的后背,于是鹏也趴了上去。我急忙按动快门,拍下那一瞬间。
摩托车碾过乱石滩,开了好一会儿,才到了山脚下,小伙跟我们比划:车只能到这里了,剩下的路得自己走了。抬头看,那是一座高山,我们要爬到那山头,才能看得到冰川。
这山若在平日对我们也不算什么事,但在海拔5300米的高原,那可是件困难的事了。我们走走歇歇,调整好呼吸再走,再歇。好不容易爬到了山头。喘着粗气直腰细看,也被眼前的空阔所震撼。冰川的脉络清晰可鉴,珠木郎玛峰的轮廓巍峨雄浑,群山环绕着一汪碧绿的泉水。乌云越来越厚,那一小片蓝天挣扎着露出了一张小脸儿,转瞬间就又被吞没。
山风凛冽。爬山出了的汗浸在衣服里,很快就开始变得冰凉,于是我们又开始往山下走去。有几个游人尾随我们而来,还抱着氧气瓶。也是走三步歇两步。相比之下我们还算是快的了。
下山途中,空气骤然变冷,天空中居然飘起细碎的雪花。
再乘搭下山的车辆,已是2小时后了。顿珠站在路中央焦急地等待着我们。上山前他再三叮咛我们要早些下来,否则当天就赶不到日喀则了。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赶到日喀则得到夜里一两点了。”
鹏说:我们去樟木吧。
这是我们在路上商量好的。既然来了,为什么不多去些地方看看呢?
顿珠慢吞吞地说:这里到樟木要 380公里,有一段路十分难走。
后来商定,我们再多加2500元钱,直奔樟木。
顿珠没说错,这段路岂止是不好走,简直是险象环生。一片望不到边际的乱石滩,周边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没有任何有生命的物体。车辆艰难地在石滩上择路行驶。有几次,等爬上坡才忽然发现,面前是几米深的沟壑!急忙倒车,换条路线再走。
被这高原荒漠里的太阳直接猛烈地晒着,困意渐浓。于是尽管路途颠簸,我依然昏昏睡去。
被饿醒。正在脑袋里翻腾着可以在包里找到什么可吃的东西的时候,就听到顿珠对鹏说:前面有个小县城,就在那里吃午饭吧?
吃过午饭,车开始在山间盘行,路况跟昨日相似,全是土石路面。天空又开始呈现湛蓝,车速明显比昨天快了很多。因为没雨,车轮驶过扬起很大的灰尘。整个路程海拔全在4500---5000米之间,但对我们来说,已经完全适应。
早晨在珠峰温度太低,鹏下山后一直有些低烧,午饭时吃了随身带着的“百服宁”,太阳直射时车内温度倏然增高,他直喊热,过了一会儿,体温恢复正常。
在高原感冒和发烧都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处理不当,就会引起高原肺气肿,有生命危险。
车行前方,山开始减少,一眼望去,看得见地平线的尽头有云在翩跹起舞。
这样的路走了大约一小时,前方又开始出现连绵不断的山脉,顿珠说,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脉。
车至龙拉山口,我们没停,只从玻璃窗外看漫天飞舞的经幡阵。将人们的寄托传达给苍天,传达给远方屹立不动的高山。
PM18:35分,我们到达聂拉木地区。比原计划时间提前一些。这全得益于顿珠的一路狂奔。这里距离樟木只有30公里,全是山路,大约1小时路程。进入聂拉木需要边防证,我们依仗自己带了护照,到窗口接受检查。鹏险些被拦在外面。理由是他的护照上没有2005年的签证,而我的有。
我说那签证跟到樟木没有任何关系啊~可那穿着军装的小警官一本正经地指着我护照上的上个月的签证说:有这个章就行,没这个章就不行。
没礼可讲。我们只有苦笑着问他:“那你说怎么办?”他说:“走吧,下次注意!”
还算是顺利吧!
进入聂拉木,气温变冷,雾气浓重潮湿。车窗外看去,村里的人都穿着冬装。
顿珠说,聂拉木到樟木,一路上风景优美,到了樟木却什么都没有。
书上是这么形容这段路程“始终是在山谷中行进,山林葱绿,野花飘香,与高原气候完全不同。途中瀑布众多,被人戏称为瀑布一条街”
瀑布果然很多,有瀑布直接倾泻在车顶上,砰砰的声音仿佛要把车顶砸开。
“正好洗车。”鹏说。顿珠也就乐得把车在那瀑布下停顿了一会儿。这一路上跋山涉水,车身的颜色都快辨认不清,就着这飞流直下的水柱,很快就可以旧貌换新颜啦!
这里的山全是大块大块的岩石,跟去珠峰沿途那些仿佛用鹅卵石堆砌的山相比,更多了几分阳刚之气。聂拉木海拔3800米,到了樟木,海拔就只有2800米了。于是随处可见大片茂密生长的绿色植物,丛丛色彩艳丽的野花点缀于群山之间,阳刚之中又平添几分秀美。
一路上路很窄,路面毁坏情况严重,又都是急转弯,再加上雾气浓重得象牛奶一样化不开,能见度仅限于车前方50米处,车速很慢。每到转弯处都要鸣笛,闪灯。有车迎面驶来时,就得选一处较宽阔的路边停靠,等它过去再开。
我和鹏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毕竟是环境险恶,稍有不慎,路侧就是几十米深的山崖啊~~
那一刻,车里唯一发出声音的,就是后备箱车门被颠簸出的吱扭声。
渐进山下,道路能见度提高,顿珠指着山对面说,那里是一个很大的瀑布。可我们使劲看了半天,隔着雾气,什么都没看见。只听得到处都是哗哗的水流声。
很快车就到了樟木镇,还没进镇就看到成排的大货车停靠在路边,这些色彩斑斓的车全是尼泊尔过来的。樟木口岸是他们运输货物出口的唯一途径,众多的车辆堵在原本就不宽的街道,车辆无法前进,我们也只好排队等待。
顿珠告诉我们,樟木很小,没有广场,没有大楼,没有停车场,所有的车辆只能停靠在路边上。
鹏问:“有专卖尼泊尔商品的店吗?”
“没有。”顿珠回答。
开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顿珠说:这里每到4月开始下雨,一下就停不住。所以我们很怕到这里,担心遇到道路塌方,就哪里都动不了了。
樟木的整个城镇依山坡自下而上修建,318国道蜿蜒曲折构成了樟木唯一的街道。越积越多的雨水也就沿着坡向下流淌。
我们住在这里最好的饭店---樟木饭店。据说是两星级。一个房间480元,实在不算便宜。拿了房间钥匙向里走。服务员在身后说,在二楼。走向楼梯时我心里嘀咕:怎么没有向上的楼梯,只有向下的呢?
鹏乐了:是在地下二层。
饭店经理经过我们身后,告诉我们:现在站的是四楼,向下走一层是三楼,二楼就是得下两层楼梯。
向下走时,天还没有全黑,窗外看到的竟然是郁郁葱葱的绿!原来这饭店也是依山而建,跟这里的街道一样,盘旋而下。
这样的特色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
早晨6点半被闹钟吵醒。我们要在日出前赶上珠峰。
吃了剩下的那盒方便面和几片饼干,装了满满一大瓶热水,穿上带来的所有衣物,我们出发了。
天色依旧昏暗,一切仿佛还在沉睡。一眼望去,仿佛是身处荒凉的戈壁滩。远处隐约看到有马车,走过去一问,果然是前往珠峰的交通工具。
乘坐的小马车用几块薄木板简单地钉成椅子,上面胡乱地缠着一块破海绵。宽窄只够一个人勉强坐进去,前后两个座位,鹏坐前面。2个人60元。黑!
马车夫是个瘦小的藏族老头,穿着的藏袍依稀辨得出是绛紫色。头上戴着顶原本是白色,现在已经开始发黑的绒线帽。头发编成细细的长长的小辫子缠绕在头顶上。耳朵上那由绿松石和红珊瑚制成的耳环成了全身的亮点。
车一上路,他就频频回头,含糊不清地跟鹏说着什么,我好奇地伸着耳朵听,才发现听是听不明白的,他根本就不会说汉语。看他的手势,原来他是在推销他随身携带的项链和手链。那些东西做工粗糙,颜色艳俗。
鹏说:你抓紧时间赶车吧,我们还要赶上看日出呢!不知他是否听懂,却也急忙浮出一脸谦卑的笑,回头大声地吆喝他的马。马于是开始小跑着前进。
早晨的空气清冽中夹杂着新鲜的马粪味,风刮在脸上竟然有冬天的气息。天边开始渐渐发白,远方的雪山逐渐亮起来。山顶上浓重的云彩也逐渐消散,露出一点点蓝。这使得我们有些兴奋。如果我们走运,上到山顶就可以看到日出了。多少人在山顶上连住好几天,就是为了等待云开日出的那一刻啊。
这里的山几乎看不到绿色,除了石头就是土,还有山上流下的雪水,奔腾着跳跃着涌向山下。成群的牦牛安静地站立,在石头的缝隙中寻找自己的需求。马车小椅子上的木头与海绵因为汲取了一夜的雨水而变得湿冷,坐得我手脚冰凉,浑身战栗。
鹏不断地抬起手臂,问过后才知道他是在遮挡马车夫高高扬起的马鞭!车太小,那鞭稍几乎要触到鹏的身体。
我在后面窃窃地笑:马车夫不知道他的鞭子可以一举两得呢。
爬过了几道坡,就在我的双脚已冻得发痛的时候,终于,我们看见了前方的帐篷和站在边上的几个商贩。大本营到了。一个拖着鼻涕的男孩问:住吧?连问几遍我才听明白,摆手说:不住。他立刻跑开,让我伸进口袋拿糖块的手停留不动。
这就是珠峰吗?除了这几个帐篷外,还有几个马车停在这里,跟我们的马车一样,在等候游客返回。
远处是杂乱的石滩通向山峰,阴暗的天空下,显得空旷而荒凉,跟我们想象中的热闹场面大相径庭。云仿佛比刚才厚重了许多。看样子能看到日出已经变成了一种奢望。
几辆马车同来的人犹豫着不知该何去何从,我跟鹏毅然迈开大步向乱石滩走去。一定有美景在前面等着我们。不去看看怎么知道呢?
离山很近的时候,面前横了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跨是肯定跨不过去的。正当我们犹豫怎么过去时,背后传来摩托车的声音。回头看,两个黝黑健壮的小伙骑在摩托车上,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跟我们沟通,背过河一人5元,用摩托载到山脚下看冰川,一个人20。
既然来了,我们当然是希望到最靠近雪山的地方去看看了。于是我们欣然同意。藏族小伙当下脱了鞋袜,挽起裤腿。我也没推辞,就趴在他的后背上。一股浓浓的酥油茶混着汗味立刻窜进鼻孔。
山上的气温很低,估计那河水也是冰凉得刺骨。但藏族小伙好象是习惯了,一点也没表现出冷的样子。淌过了河,我回头看鹏,他还有些不好意思“我太胖了,不会压坏你吧?”藏族小伙蹲好马步,急得直用手指自己的后背,于是鹏也趴了上去。我急忙按动快门,拍下那一瞬间。
摩托车碾过乱石滩,开了好一会儿,才到了山脚下,小伙跟我们比划:车只能到这里了,剩下的路得自己走了。抬头看,那是一座高山,我们要爬到那山头,才能看得到冰川。
这山若在平日对我们也不算什么事,但在海拔5300米的高原,那可是件困难的事了。我们走走歇歇,调整好呼吸再走,再歇。好不容易爬到了山头。喘着粗气直腰细看,也被眼前的空阔所震撼。冰川的脉络清晰可鉴,珠木郎玛峰的轮廓巍峨雄浑,群山环绕着一汪碧绿的泉水。乌云越来越厚,那一小片蓝天挣扎着露出了一张小脸儿,转瞬间就又被吞没。
山风凛冽。爬山出了的汗浸在衣服里,很快就开始变得冰凉,于是我们又开始往山下走去。有几个游人尾随我们而来,还抱着氧气瓶。也是走三步歇两步。相比之下我们还算是快的了。
下山途中,空气骤然变冷,天空中居然飘起细碎的雪花。
再乘搭下山的车辆,已是2小时后了。顿珠站在路中央焦急地等待着我们。上山前他再三叮咛我们要早些下来,否则当天就赶不到日喀则了。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赶到日喀则得到夜里一两点了。”
鹏说:我们去樟木吧。
这是我们在路上商量好的。既然来了,为什么不多去些地方看看呢?
顿珠慢吞吞地说:这里到樟木要 380公里,有一段路十分难走。
后来商定,我们再多加2500元钱,直奔樟木。
顿珠没说错,这段路岂止是不好走,简直是险象环生。一片望不到边际的乱石滩,周边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没有任何有生命的物体。车辆艰难地在石滩上择路行驶。有几次,等爬上坡才忽然发现,面前是几米深的沟壑!急忙倒车,换条路线再走。
被这高原荒漠里的太阳直接猛烈地晒着,困意渐浓。于是尽管路途颠簸,我依然昏昏睡去。
被饿醒。正在脑袋里翻腾着可以在包里找到什么可吃的东西的时候,就听到顿珠对鹏说:前面有个小县城,就在那里吃午饭吧?
吃过午饭,车开始在山间盘行,路况跟昨日相似,全是土石路面。天空又开始呈现湛蓝,车速明显比昨天快了很多。因为没雨,车轮驶过扬起很大的灰尘。整个路程海拔全在4500---5000米之间,但对我们来说,已经完全适应。
早晨在珠峰温度太低,鹏下山后一直有些低烧,午饭时吃了随身带着的“百服宁”,太阳直射时车内温度倏然增高,他直喊热,过了一会儿,体温恢复正常。
在高原感冒和发烧都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处理不当,就会引起高原肺气肿,有生命危险。
车行前方,山开始减少,一眼望去,看得见地平线的尽头有云在翩跹起舞。
这样的路走了大约一小时,前方又开始出现连绵不断的山脉,顿珠说,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脉。
车至龙拉山口,我们没停,只从玻璃窗外看漫天飞舞的经幡阵。将人们的寄托传达给苍天,传达给远方屹立不动的高山。
PM18:35分,我们到达聂拉木地区。比原计划时间提前一些。这全得益于顿珠的一路狂奔。这里距离樟木只有30公里,全是山路,大约1小时路程。进入聂拉木需要边防证,我们依仗自己带了护照,到窗口接受检查。鹏险些被拦在外面。理由是他的护照上没有2005年的签证,而我的有。
我说那签证跟到樟木没有任何关系啊~可那穿着军装的小警官一本正经地指着我护照上的上个月的签证说:有这个章就行,没这个章就不行。
没礼可讲。我们只有苦笑着问他:“那你说怎么办?”他说:“走吧,下次注意!”
还算是顺利吧!
进入聂拉木,气温变冷,雾气浓重潮湿。车窗外看去,村里的人都穿着冬装。
顿珠说,聂拉木到樟木,一路上风景优美,到了樟木却什么都没有。
书上是这么形容这段路程“始终是在山谷中行进,山林葱绿,野花飘香,与高原气候完全不同。途中瀑布众多,被人戏称为瀑布一条街”
瀑布果然很多,有瀑布直接倾泻在车顶上,砰砰的声音仿佛要把车顶砸开。
“正好洗车。”鹏说。顿珠也就乐得把车在那瀑布下停顿了一会儿。这一路上跋山涉水,车身的颜色都快辨认不清,就着这飞流直下的水柱,很快就可以旧貌换新颜啦!
这里的山全是大块大块的岩石,跟去珠峰沿途那些仿佛用鹅卵石堆砌的山相比,更多了几分阳刚之气。聂拉木海拔3800米,到了樟木,海拔就只有2800米了。于是随处可见大片茂密生长的绿色植物,丛丛色彩艳丽的野花点缀于群山之间,阳刚之中又平添几分秀美。
一路上路很窄,路面毁坏情况严重,又都是急转弯,再加上雾气浓重得象牛奶一样化不开,能见度仅限于车前方50米处,车速很慢。每到转弯处都要鸣笛,闪灯。有车迎面驶来时,就得选一处较宽阔的路边停靠,等它过去再开。
我和鹏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毕竟是环境险恶,稍有不慎,路侧就是几十米深的山崖啊~~
那一刻,车里唯一发出声音的,就是后备箱车门被颠簸出的吱扭声。
渐进山下,道路能见度提高,顿珠指着山对面说,那里是一个很大的瀑布。可我们使劲看了半天,隔着雾气,什么都没看见。只听得到处都是哗哗的水流声。
很快车就到了樟木镇,还没进镇就看到成排的大货车停靠在路边,这些色彩斑斓的车全是尼泊尔过来的。樟木口岸是他们运输货物出口的唯一途径,众多的车辆堵在原本就不宽的街道,车辆无法前进,我们也只好排队等待。
顿珠告诉我们,樟木很小,没有广场,没有大楼,没有停车场,所有的车辆只能停靠在路边上。
鹏问:“有专卖尼泊尔商品的店吗?”
“没有。”顿珠回答。
开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顿珠说:这里每到4月开始下雨,一下就停不住。所以我们很怕到这里,担心遇到道路塌方,就哪里都动不了了。
樟木的整个城镇依山坡自下而上修建,318国道蜿蜒曲折构成了樟木唯一的街道。越积越多的雨水也就沿着坡向下流淌。
我们住在这里最好的饭店---樟木饭店。据说是两星级。一个房间480元,实在不算便宜。拿了房间钥匙向里走。服务员在身后说,在二楼。走向楼梯时我心里嘀咕:怎么没有向上的楼梯,只有向下的呢?
鹏乐了:是在地下二层。
饭店经理经过我们身后,告诉我们:现在站的是四楼,向下走一层是三楼,二楼就是得下两层楼梯。
向下走时,天还没有全黑,窗外看到的竟然是郁郁葱葱的绿!原来这饭店也是依山而建,跟这里的街道一样,盘旋而下。
这样的特色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