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共医疗资源岂容如此挥霍

(2006-02-23 12:21:00)
标签:

杂谈

公共医疗资源岂容如此挥霍
梁发芾
    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披露了去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哈尔滨天价医疗费调查。正如此前人们猜测的一样,这起纠纷中,病人家属以“钱权之势”影响和主导医疗过程,大量动用宝贵的医疗资源抢救,造成稀缺宝贵的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典型的公立医院,而患者家属从北京请来的全国顶级专家,也是在公立医院拿财政工资,或者享受政府津贴补助的国家事业单位职工。无论是专家还是医院,都属于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公共医疗资源。公共医疗资源承担着为社会公众进行普遍医疗服务的责任。这种职责意味着,公共医疗服务不能仅仅以出钱的多少来决定享受服务的多少;一个人即使没有多少钱,如果有需要,也应进行抢救治疗;一个人即使很有钱,愿意出天价的医疗费,但如果没有救助的必要,那么,他也无权再占用耗费资源。
    这种公共医疗资源必然是稀缺的。看病难,看病贵,到名医院请名医看病更难更贵。这种看病难和看病贵,就是因为这种公共医疗资源的稀缺。正因为这种公共医疗资源是极为稀缺的,所以,一些人如果大量地占用和消耗这种资源,其他迫切需要救治的人们就必然得不到这种资源。因此,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救治的这个病危的温姓患者,其家属所谓不惜一切代价,那怕让他多活一分钟也要全力救治,就是对于公共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挥霍。他所谓的不惜一切代价,实质上这种代价并非由患者们出钱完全能够消化,即使患者付清了所有的服务费用,但因为白白浪费了、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使得这种行为具有极高的社会成本。
   翁姓患者在哈医大二院大量医疗资源的事,让人想到刚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王选在他的遗愿中说,“一旦病情不治,我坚决要求‘安乐死’,我们不愿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但是,如王选这样道德高尚的人,毕竟属于少数。而利用金钱权势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治疗,以浪费医疗资源摆派头耍威风的则并不鲜见。这当然也不全怪患者和家属。这里有观念上和制度上原因,医院仍然花园口为此承担责任。
    目前,无论从制度上还是观念上,有关方面和人们并未意识到公共卫生资源作为属于全体公民的这样一种稀缺资源,并不能完全按照患者出钱的多少予以提供。从观念上来说,不少人模糊而错误地认为,只要患者能够出得起费用,那么,他想占用耗费多少资源,都是自己的私事,如同他出钱购买商品,他想购买多少就多少,无需惊讶;而从制度来说,我国目前根本没有建立使用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规范。据报道,国外普遍建立了急性和慢性病的一个评分体系,对于危重病人能否进入ICU,主要看他进入ICU后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并得到恢复,只有十分以上的病人才能进入ICU。在中国,这种体系是不存在的,只要患者有钱,不管怎样的患者,都可以住进去。
   一方面是没有这样的规范,另一方面是医疗市场化的改革,使得这种对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成为习惯。对于医院来说,只要能够赚钱就行,那么,与其把公共医疗资源用于没有多少钱而迫切需要救助的患者,倒不如用于即使毫无救治希望,但可以给出巨额费用患者。医院既无制度约束,又有谋利冲动,过度治疗,浪费资源的事,又怎能得到遏制。由此可知,医疗体制的改革,将是多么复杂的一件大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