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FF的小说《落日》
(2023-09-30 21:07:59)
标签:
《落日》 |
分类: 读书 |
FF的大部分小说我都看过,近日发现的发表于20年前的《落日》是极少数的“漏网之鱼”。
这篇小说选取了生活中存在的某一特定事件为素材,勾画出一幕可悲的人间闹剧,相当精准地写出了世态人心。故事梗概是这样的:75岁的丁太帮大儿子操持家务,发生口角喝了敌敌畏,送医院抢救期间,她的两个儿子因为医药费决定出院。他们谁也不想伺候母亲,觉得母亲反正救不活了,虽然还有一口气,还是把她送到了殡仪馆。没想到丁太在太平间的冷柜里活过来了,又被重新送进医院,虽然最终还是死了,但引发了一系列的追责事件,害得医生、殡葬工等当事人跟着吃瓜捞。
丁太守寡50年辛苦拉扯大的两个儿子最后把她当成累赘谁也不愿养活导致服药自尽差点活着被炼的下场,令人震惊令人唏嘘,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幕人间惨剧呢?小说也给出了原因:穷——这是终极原因,但具体到这个故事,丁太的大儿子可以说穷,但她的小儿子不穷啊?再说穷也没穷到养不了母亲的程度,至少没穷到母亲从前养他们那时候的地步。大儿子有他的难处,小儿子有自己的私心,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合到一块儿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到哪儿也说不过去了。我们可以谴责小儿子的阴毒,他的理由完全是出于极度的自私,但每个人内心不都是从自己出发的吗?事情可悲就可悲在好像只要丁太一死大家就都解脱了,都是骨肉亲人怎么到了巴不得她快死的地步呢?
我理解这样的事:生活窘迫的底层人家若是摊上久治不愈的病人,家人的心理肯定会有变化,别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了,但凡有点瓜葛的都有说不出来的“心里话”。所以,思来想去,也只能归于我们不够富裕,社会保障达不到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这样的原因;是啊,如果有宽绰的住房,如果有无忧的医疗保障,丁太的悲剧就不可能出现。
动物世界好像没有这样的现象,而高于动物的人类却没有能力消灭这种现象,一是人太多了,二是人越来越自我,二者交织在一起,老病就成了“罪过”。
小说里最冤的人物是那个给丁太开死亡证明的王医生,法律上她当然有责任,处理她不冤,但从我们的情理逻辑上却觉得她还是冤。这事给人的启示是:如果一件事事关法律,决不能冒把自己搭进去的风险;具体到这件事上,王医生应该冷下脸来不开这个证明——我这里说着容易,其实,真实的生活里总有很多我们抹不开情面的事,只是多数没有产生后果,可一旦摊上事、碰上“小儿子”那样的人,后悔也就晚了。
二十年来,这部小说没啥反响,估计是她写的这事有点敏感吧,但从文学性艺术性现实性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