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让我确定了读书方式
(2023-09-09 21:02:46)
标签:
《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 |
分类: 读书 |
20年前有段时间我在新浪网上看小说连载,那时的新浪连载书不像现在全是垃圾,还有不错的。
《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虽然不好,却因为它留下一篇随感:这是在新浪网-读书里连载的一部小说,
我说不清为什么在那么多的书里单选了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认识到老是在浩瀚书林里找来找去,象捏着遥控器不断地选电视节目一样,其结果就是象个无目标的瞎子一样,一通乱撞,最后什么也没找到,白耽误时间。所以我将鼠标指向一个确定的目标,坚决地点击,于是《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进入我的视野。
对这本小说,总的印象,不好。在贫困荒凉的高山上,愚昧的山民怎会有如村长般的“革命认识”?怎会有老裁缝对法兰西世界的痴迷?也不会有小裁缝因听书而有了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觉醒于是毅然决然地走出大山,去做一个大城市人?这在今天看来好象没什么,但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中国,别说是大山之中,就是并不偏僻的村镇也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我可以理解“我”和阿罗对“四眼”藏书的痴迷和偷窃,也相信阿罗与小裁缝之间的情爱,但难能相信四眼的妈进山时的神态和语言。
文中有许多是作者在讲话,而不是书里人物在说话。“读一本平庸的书就是浪费时间”,此刻我并不介意时间的浪费,因为我的时间并没宝贵到那种程度。这也是我对书籍进行筛选的过程,意味着在烟海般的书中,这本书再也不会浪费我时间了,我会专心致志地转向下一本书;即使又遇见一本不咋样的书,但我也认为开卷有益,在我的读书范畴内,不会有不值一读的书,再平庸的书也会有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场景给我以启示、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如这本书中提到的那个公鸡啄米的小闹钟,我小时候家里也有过这样的一个小闹钟,如果不是这本书,这个小公鸡就湮灭于我的记忆中了。(20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