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7)

(2023-03-07 21:19:27)
标签: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

分类: 读书

看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托马斯、特蕾莎尤其是特蕾莎,在乡村找到了宁静,摆脱了都市里欲望的骚扰,躲离了政治上的迫害——他们所在的国家组织管控还不严格,乡村还是个避难的伊甸园,这会让我们的老右们羡煞死的。但是,伊甸园虽好并非久留之乡,不是不容他们,而是死神前来唤走了他们。

人的一生犹如表演,有时尽管不想演戏,也有外在情势迫使你不得不演,即使到了生命尽头,活着的人也要帮你演下去。昆德拉把这叫作“媚俗”。

托马斯不信神,死后他的儿子在其墓碑上刻上了天国的字样(他要尘世间的上帝之国);弗兰茨不想演戏,至死也没改变对妻子的厌恶,可他毫无办法,阻止不了妻子代为演戏,在他的墓碑上刻下“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人的句号不是自己画的,而须由别人盖棺论定。所以,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六部末尾写道:“在被遗忘以前,我们会变为媚俗。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

我觉得刘慈欣一定看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这段话得到了《三体》的启发:

也许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星球,在那里人类可以不断地重生,每一次重生都会提高一个层次(也就是多一次人生经验),日臻成熟。这就是托马斯心目中的永恒轮回。我们这些在地球(也就是一号星球,尚无前世经验的星球)上的人,对于其他星球上人类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当然只能有个十分模糊的想法。人会更聪明一些吗?成熟之境对人来说是不是唾手可得呢?人能通过不断重生得此境界吗只有在这种乌托邦式的前景中,悲观和乐观的概念才具有一定意义:凡认为人类历史在五号星球上会变得不那么血腥的,为乐观主义者。凡不这样认为的,则为悲观主义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