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红楼(3)
(2023-01-27 21:42:39)分类: 读书 |
贾雨村出场,我知“假语村言”,却没料到他的籍贯、表字也有谐意,“胡州”即“胡诌”,“时飞”即“实非”,都是在暗写贾雨村的人品不堪。不过,这个贾雨村却有一番志向,中秋夜下所吟的一诗一联也确有几分不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尤其是那一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以玉(才)自居待时而飞,恰恰写出他怀才不遇的心思和自命不凡的期许。
所以,他才会对甄家的丫头娇杏看他两眼也认为是“有意于他”并“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在诗里“月下俦”、“几回头”也透露出对娇杏的揣想(只看今本红楼,就不会知道“娇杏”谐音“侥幸”,意即后来此女成为贾雨村的正室太太这段经历纯属侥幸;后文诗今本作“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脂批本上是“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再者,甄家有个家人名叫霍启,谐音“祸起”,是这个人在元宵节看灯时弄丢了英莲)。
喝过酒后,贾雨村更是豪气勃发,又来了一绝更大口气的壮语: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记得当初我看到这首绝句时认为这可以当做中秋月的谜语,它自然是贾雨村的自况,但在那个时候会被看成反诗的——人间万姓看的是谁?皇上啊!哦,你想让万姓仰望,是何居心?
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后者不辞而别,次日一早就走了。脂批为“甲戌侧批:写雨村真令人爽快”似有不足,这个细节很见人物心理。贾雨村的心胸并不像他的诗写得那样宽阔,而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以为甄士隐的慷慨是一时的酒兴,怕酒醒后反悔便先撒丫子颠了。不过,也不怪他作如是想,前文借娇杏之口说甄士隐早有接济贾雨村之心,那为何不早行此事呢?他们上回见面是炎炎盛夏,甄士隐就说出邀请的话,可这次会面已是八月中秋,差不多间隔了俩月光景,所以说,贾雨村觉得那是客气话,所以把甄士隐的慷慨看成了酒话。
不管怎么说,贾雨村的心理动机不怎么光明,这也合乎他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