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心是人类社会的稀罕物

(2023-01-15 21:53:12)
分类: 读书

托尔斯泰的《复活》是其三大长篇之一,主人公聂赫留道夫的心路体现了上层社会不多见的良心,传达了托翁对当时的俄国社会中上层寄托的道德救赎思想。

任何社会都有道德高尚、道德败坏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人,不分穷富,哪个阶层的都有,但中上层从来都是社会的主流,所以他们的道德良心如何至关重要。

聂赫留道夫为了青年时代犯的过错而忏悔,宁可付出跟随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的代价,在今天看来如天方夜谭,我觉得在当时也不可信,这毕竟是托翁的期望,乌托邦。

换作一个普通人犯下聂赫留道夫的过错,多数人并不会有良心上的不安,即使有一丝不安顶多花点钱买个心安就是了,哪至于真的跟一个妓女结婚甚至跟她受罪呢?

玛丝洛娃的本质是好的,从妓数年未染本性实不多见,可是,这样的女人太少了,多的是染黑了的,那么,现实的“聂赫留道夫”就不怕被她缠上而身败名裂吗?

聂赫留道夫式的过错太常见了,而忏悔却是不多见的,多的是像《德伯家的苔丝》里的那个恶棍,少的是聂赫留道夫的忏悔者,若找个跟他相似的那就是霍桑《红字》里的那个年轻牧师了。年轻的牧师爱上了一个女人,后者受孕产下一女,为此被光天化日之下红字示众,他没有勇气站出来承认自己是那个男人,良心备受摧残,致使身心俱损,在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终于站在了“耻辱台”上,死亡抚平了他良心上的伤口。

霍桑与托翁不同的是,把这样的过错归之于教会对爱情的桎梏,并不看重个人良心的作用。

对于三部小说的女主角来讲,玛丝洛娃是被动的受害者,苔丝一直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最终被不公正的社会判了死刑,而《红字》里的女人则是为了爱情而默默地承担着罪名,为的是保护所爱的人,所以结局还是差强人意的。

总的说来,社会对女人不那么公正,还需要男人的道德良心,做不了整个的聂赫留道夫,至少做半个,也就是《红字》里的那个牧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