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88)
(2022-05-18 22:24:41)
标签:
《论语译注》杨伯峻 |
分类: 读书 |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奔波一生,四处碰壁,身心俱疲,也不由发出这样的慨叹呢!其实,孔子这会儿有点儿怨天尤人了,老天虽知道我,而人世却都不接受我的学说呀!天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没人知道我了。这里的人是指那些有权者,国君及大夫们。还是有人理解孔子的,谁呢?他的学生啊!至少子贡、颜回等高材生是懂得老师的。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这一段故事感很强,必须弄清公伯寮、子服景伯是什么人、他们与孔子、子路是什么关系,也就是搞清楚背景之后才能知道这一段是怎么回事。孔子在鲁国出任大司寇,子路也在季氏门下为宰相,但是他们不得志,孔子离任,同是季氏门下的士人公伯寮与子路不和,向季氏说子路的坏话。鲁国大夫另一支孟孙氏的大夫子服景伯与孔子关系密切,跟孔子说以他个人的能力完全可以把公伯寮杀死并示众于市朝。孔子是不主张冤冤相报的,再说了,杀了一个公伯寮管什么用,他所要推行的道还是进行不下去啊,所以,他不可能答应子服景伯的主张,长叹道:“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前一篇: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87)
后一篇: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