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节,拿出真心给母亲,不惟鲜花

(2022-05-08 21:44:18)
标签:

母亲节

易中天

分类: 母亲

    又一个大好的晴天。轻装去湿地公园晨走。

    今天母亲节,路上有拿花的青年,网上全是对母亲的祝福——只要真情在,不在这一天。让我尴尬的是以前都是写文给妈,今年我却没啥献给母亲,写来写去总那几句话。若是买朵花给我妈,不单我妈不适应,我也觉得矫情;那就写点文字吧,可是,经年累月,总是那些车轱辘话,估计我妈都听烦了:“儿子,不用说了,妈知道你心里有妈,那就行了。”是啊,妈就是妈,最懂儿子的心呢!


母亲节,易中天先生也发了微博,赞颂母亲,讲述母亲的文化渊源,顺便推介一下自己写的中华史《祖先》以及《闲话中国人》。

 

生命的源头

母亲是生命的源头,这是全人类的共识。

所以,人类最早的神,都是母亲神。

中华文化的母亲神,叫女娲。

女娲不但创造了人类,还拯救了人类——在人类遭遇天塌地陷的灾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她奋不顾身地再造世界,让我们重新开始生活。

这样的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母亲的真实写照。

孩子有了危险,第一个冲上去保护他们的往往是母亲。

孩子有了委屈,诉说的对象也往往是母亲。

女娲不是补天,她就是孩子们的天。

母亲,怎么能不封神?

同样,但凡养育和教育了我们的,都被看作母亲。

比如: 

母亲河

母校 

有叫“父亲河”的吗?

没有。

有叫“父校”的吗?

也没有。

实际上,母亲的责任,就是养育和教育

得不到良好教育,不能够健康成长,就叫做“没娘养的”。

这里面,好像同样没有父亲什么事。

养不教,父之过,是说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做父亲的有义务送他去上学,或者为他请家庭教师,剩下的就是老师的事。

故曰:教不严,师之惰。

至于怎样做人,则是母亲教的。

这种教育,就叫家教”。

家教不是家庭教师的简称,是家庭环境造就的文明教养。

教养,就是教育和养成。

有没有教养,也看母亲。

因为母亲是家庭的中心。

家庭的中心

表面上看,中国传统社会家庭的中心,是父亲。

比方说,孩子原则上随父姓。

爵位和财产,也由父亲传递给儿子。

这就叫“父家长制”。

然而制度之外,是另一回事。

比方说,一个女孩出嫁了,她的父母家叫什么?

娘家。

她丈夫的家叫什么?

婆家。

娘家有叫爹家的吗?

没有。

婆家有叫公家的吗?

也没有。

 

叫公家的,都不是自己家。

由此可见,家是以母亲为标志的。

家里的饭,有妈妈的味道。

身上的衣,是妈妈的手笔。

慈母手中线,丝丝缕缕都是爱。

许多传统的母亲到了晚年,也仍然要为儿孙操劳。

母亲不但管吃管穿管教育,还管救命。

《水浒传》中的李鬼,就是靠“家中尚有七旬老母”骗过李逵的。

所以,中国文学作品中,大量都是歌颂母亲的篇章。

就连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父亲,也怎么看都像慈母。

甚至要认干亲,那也是认干妈。

干爹?呵呵!

社会关系的缔造者

传统社会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之上。

如果没有血缘关系,那就要说成有。

比如: 

父母官

子弟兵

兄弟单位 

在这里,最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是兄弟。官场叫领导,商圈叫老板,学界叫先生,江湖称大侠。但只要关系好,都可以称兄道弟。

就连初通汉语的老外,也知道见面叫一声:嗨!哥们!

什么是兄弟?

就是同一个妈妈用奶水养大的。

所以,奶妈养大的,是奶兄弟。

同一母校的,是师兄弟。

如果结为把兄弟,就要给对方的母亲磕头。

就连乡亲,也是。

不信请看乡的古文字——

很清楚,就是两个跪坐的人,共同面对一个食器。

更何况,他们也确实有共同的母亲。

那就是家乡的母亲河。

母亲是生命的源头、家庭的中心和社会关系的缔造者,她在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无可替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