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一
文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745
  • 关注人气:53,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80)

(2022-04-29 22:16:28)
标签: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分类: 读书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这段话挺有意思,孔子把古时的政府(郑国)行文规矩告诉弟子,应该说的是一份国家纲领政策既要有执笔者、提意见者,也得有修改者和润色者,不能一个人包办,那样就会不全面,容易出现错误,只有多人合作,才能出台一项没有纰漏的公文——“命”。拿到今天,任何政府的文件不也是几大写作班子的手笔吗?一个人为第一主笔,其他人提建议、修改润色,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传统。这是组织的“作文”惯例,至于个人写文章,就只能一人四任(若是发表加个编辑):写出初稿以后,自己斟酌、自己修改、自己润色,直到满意为止。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孔子欣赏子产为政之言,称其为“惠人”(贤惠之人),而对子西就很瞧不上,“彼哉彼哉”,无足道哉之意。管仲则是孔子又一十分欣赏的人物,你看,他剥夺了人家的采邑,日子过得只能粗茶淡饭,却能让人家终生不记恨他,这事做得太有才了!

读《论语》能学到很多故事和典故,正是这些故事让干巴巴的《论语》生动起来;当然,没有专家的媒介,我们就难以领会这一意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