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在人间》略谈
(2022-04-27 22:24:41)
标签:
高尔基《在人间》 |
分类: 读书 |
我连听了两遍高尔基的《在人间》,这是阿廖沙少年时代、十二三岁时的经历,先后做过鞋店的学徒、绘图师家的伙计(两次)、轮船上的杂役(刷碗工,而且是两次)、圣象店的伙计、工地的监工,跟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见识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世面。
在我看来,如果不是酷爱读书,这个在丑恶社会里闯荡的孩子就会成为他结识过的无数坏蛋中的一个,幸亏是读书拯救了他,使他“出污泥而不染”。他的这个人间恶人居多,好人很少,但好人对他的影响却是最大的,也可以说他内心善的成分多于向恶的成分。这本书里我更喜欢第一次轮船上以及在绘图师家里的这两部分,因为它们相对集中地叙述了完整的故事,写出了好几个比较传神的人物,如厨师司穆雷、设计师的母亲等好几位人物。相形之下,往后的情节因为分散、人物出场纷至沓来而难以具体便给人印象不深,即使我听了两遍也没记住谁谁谁,乱哄哄的。这一特点在《我的大学》里更加明显,所以,我对那本书听得三心二意,常常走神。
我对以下的情节印象颇深,联想起了当年看小人书时的画面:1、萨沙给鸟做小棺材埋于树下跟阿廖沙打架;2、阿廖沙捕鸟被外祖父嘲笑;3、一堆看客打赌围观一个青年吃下十磅火腿;4、阿廖沙看书屡遭老太婆的刁难,书被撕碎;5、阿廖沙因茶炊烧坏被在医院拔出好几十根刺;6、司穆雷保护阿廖沙将两个坏蛋头碰头;7、司穆雷关照阿廖沙读书;8、从轮船上回来阿廖沙将嘲笑他的外祖父撞倒在地……这一系列画面都是我最早的印象,被一一点活。这是小孩的视角;这部书里充斥着好多生活化的人生道理,那是一个少年在社会上悟出来的,正是这些道理促成了阿廖沙的成长。
因为是听书,我没法把这些好的句段记录下来,于是,我下载了这套PDF三部曲,以备将来重读重温。这三部书我认为《在人间》最好,《童年》略逊;《我的大学》最差。私以为,是前两部成就了这套书的名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