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夜航船
(2021-08-14 22:15:57)
标签:
《夜航船》易中天之品三国 |
分类: 读书 |
于晨走家务间听完易中天之品三国。国之四大名著,我独未看过《三国演义》,只看过小人书,还不完整,所知的三国故事基本来自袁阔成的评书。我也知道《三国演义》“三分虚构七分真实”,但搞不清哪些是真事,是易中天的品三国帮我厘清了真假。我因不看电视而未曾听过任何一集百家讲坛,但在其后看到了文字版的《易中天品三国》,那已是15年前的事了,印象有些模糊,所以这次听书,三国及其人物再次鲜活于心中。易先生讲得很好,要不也不会为央视赢来那么高的收视率,以至于百家讲坛成为红极一时的节目。盛极必衰,易中天开创了百家讲坛的盛世,到了蒙曼、郦波之后就进入了衰败期——当然了,我不看电视,也许并非如此,仅是我的感觉。
《夜航船》写了很多古时轶事,读之挺长学问,今天知道了“杜撰”的由来:“五代广成先生杜光庭,多著神仙家书,悉出诬罔,如《感遇传》之类。故人以妄言谓之杜撰。或云杜默,非也。杜默以前遂有斯语。”如果不是网络的便利,我是搞不清杜光庭、杜默都是何许人也。杜光庭是唐末人,在五代十国的前蜀为官,其人沉醉道教,文中提到的《感遇传》应该就是“神仙家书”之一。杜默呢,则是北宋时的诗人。不管杜光庭还是杜默,他们虽是当时的名人,对今人来说基本就是“无名之辈”。这个故事给出了“杜撰”的出处,不过呢,张岱讲的就一定真呢?——历史看多了,总会质疑一切,啥都要打个问号。
再看一个故事,说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九龄的。“张九龄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系鸽足上投之,呼为飞奴。”张九龄为相的名声远不及他的诗,唐诗三百首的头一首就是他的《感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早在唐代中国就有信鸽了,而张九龄因为是诗人,养的鸽子还有个雅号,“飞奴”。这些鸽子比信差强多了,人的两腿哪赶得上鸽之双翼呢?
再看一个“偷诗”的典故:“李衡初隐庐山,有窃其诗以登第者。衡后亦登第,见其人问曰:‘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答曰:‘此句知兄最爱惜,不敢偷。’衡曰:‘犹可恕也。’”这个李衡是南宋的诗人,今天知道他的人不多了,据说官声不错。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此人既有雅量又不乏幽默,而且那个“偷”他诗的人也挺有意思,“此句知兄最爱惜,不敢偷”不也很诙谐的吗?这也就成了文人雅事;当事人啥感觉姑且不论,反正令后世称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