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47)

(2021-08-06 22:07:48)
标签:

论语

分类: 读书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祭的是鬼神,享用的还是人自己。这也无可厚非,死人又不能吃,活人不吃岂不浪费?有意思的是人为了吃得心安理得,还编了一套瞎话,说什么吃祭品会给活人带来福气云云。

“食不语,寝不言。”我怀疑古人能否做到,反正现在的人做不到:饭桌上不说话怎可想象?寝不言是对的,可在集体宿舍、学生寝室做起来就难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别再咀嚼的时候说话,咽下去再说,否则容易呛食;睡前别说话聊天了,以免兴奋睡不着觉。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这是长幼有序,长者先走,而不是“让领导先走”。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请人转达问候,也要对受托人致谢,这是该有的礼节。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圈失火,最先想到的是伤没伤人,这使我想起毛时代那些为了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的人。现在讲以人为本了,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但财重于民的意识并未从某些官员的思维里铲除,嘴上不说,心里却是这么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