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43)
(2021-07-25 21:50:43)
标签:
论语 |
分类: 读书 |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子这句话不会像杨伯峻先生说的那样只是针对麦苗吐穗而发,明明是对人学习、做学问的比喻嘛——是棵好苗子却不上进,上进了却学不到家、华而不实的人大有人在呀!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年轻人来日方长,未来充满变数,只要有天分并为之努力,谁敢说他不会超过今人?一个人就活几十年,如果四五十岁还籍籍无名,这人也就这样了,没戏了。这句话也可看成孔子版的“出名要趁早”,人生苦短,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加把劲吧,若是头发胡子都白了,说啥都晚了,就别指望了。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下文为何重复《学而篇》里的“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我看就是为了强调这句“改之为贵”;何以为贵,因为惮改,行之太难,此人性所在。人人爱听“巽与之言”,我们一定要记住孔老夫子的谆谆教诲,“绎之为贵”,要保持清醒,别被几句好话给忽悠迷糊了,分析一下人家为什么要恭维你、动机是什么、说的是真的吗?从而不改是个人品质问题,于人有害;说而不绎则是头脑糊涂,往往害己。两样都做到,最好,至少要做到“说而不绎”。
前一篇: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42)
后一篇: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