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论语 |
分类: 读书 |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不知而作的人很多,知(智)从何来?多听多看,博闻强识,择善而从,挑好的进一步了解钻研,则知(智)可得矣。不知道、不懂得就别去做、别说,做了、说了最终会丢大脸,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接受了择善而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得“会择”,得会鉴别哪个为善,这也得从“知”入手,总之,得学习呀!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里的关键词是“与”,了解了它的真实含义,整段话就都好理解了。我觉得在这里“与”可作“接受”讲:接受了他(互乡的童子),他就能进步,不接受他他就退步了;既然他有提升自己(洁己)的愿望,我接受了他(教他进步之道),对他的过去就别耿耿于怀啦!这是孔子有教无类的一个实例,只要你求教于我,我必教之,不管你的过去如何。教一个是一个,世上就可能会多出一个好人,少了一个坏人。所以,孔子对等上门来求教的人是不会拒之门外的。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离得很远吗?不远的,只要有对仁的向往,仁也就有了。为善须先有善念,为仁须先有向仁之心。这时的孔子似乎又对世道有了信心,大概是遇上了高兴事,向弟子们大谈起仁来,鼓励他们要有向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