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25)
(2021-06-16 22:19:16)分类: 读书 |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没有《译注》,不知雅言就是春秋时代的“普通话”,就如同十八、十九世纪的法语和拉丁语一样是上等人、贵族的语言,不说上几句法语、拉丁语就不是贵族、上等人。雅言也就相当于上层社会流行的普通话。孔子在读《诗经》、《书经》或行礼如仪的时候都要说雅言,以示郑重。雅言也相当于“官方语言”、“国语”,平常说话、聊天应该是随便的,不能还那么端着。平时的孔子不会说官话的,啥场合说啥话嘛。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是啊,子路为啥不吱声呢?子路可不是慎言之人,炮筒子性格,不说可不像他的平时为人。可能子路对这个叶公有成见,也许他对叶公的发问不屑一顾:你连我老师的为人都不知道,是不是太孤陋寡闻了!孔子为什么埋怨子路呢?看来他认为宣传自己也是必要的,废寝忘食、老了也要发愤学习,而且乐天知命无所忧虑,这是一种既严谨又达观的生活态度啊!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就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哪有生而知之的人,圣人也是靠勤奋学习而达到的,当然也得好古、聪敏,像我们这样的一般人乃至笨伯,还有什么理由不学呢?
前一篇:养生之道——老了就回家吧
后一篇: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