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了用武之地
(2021-06-01 21:37:27)
标签:
老舍听书 |
分类: 读书 |
天阴,地面湿漉漉的,带伞出门,很快,星星的雨点开始淅淅沥沥,整个晨走的路上从未间断,“淅淅沥沥”与“唰唰啦啦”变换交织着,满世界湿淋淋的,我的鞋子也湿透了。三永湖几乎无人,栈桥上只有一个独行的身影,那就是我,陪伴我的是手机里的小说。
申走时有大太阳照着,还挺热,靠着世纪大道的荫蔽来回地走,忽见南天走来挺大的乌云,还带着闪电,赶忙加快脚步,可别让阵雨给拍在半道上。这块乌云绝对阴沉,指不定酝酿出多大的雨呢,谁知轮到下时,将将湿了地皮儿——看着挺邪乎的,实际上虚张声势呢。
自打想到听书这个法子,我不单在行走时听,干家务活时也占着耳朵,现在呢,饮读也改为饮听了。眼睛用多了会累,耳朵最耐劳,咋用也不会累,那就让眼睛多歇歇吧。
老舍前期的小说多是利用寒暑假写成的(其时老舍在济南、青岛做教员),因为平时得为生计着想。暑期的济南天气十分炎热,他在大汗中挥扇写作,并说汗出的越多写得越痛快,好像老舍的创作与气温成正比。不过,老舍对济南的秋冬极为赞美,将其描绘得让人心向往之,在他看来济南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地。这是指济南的自然景观,作为生活的城市老舍也批评了济南市容的脏乱差以及民国政府在市政建设上的不作为;我觉得这不单单是济南,当时中国的大城市包括北平的卫生也好不哪去。老舍在《自传》里逐一讲述了他那些作品的创作始末,谈了对讽刺与幽默的理解;老舍小说我读的不是太多,不过很领教了他的语言的幽默劲儿,很喜欢。后来看他最有名的《四世同堂》,幽默少了,因为书中的故事太沉重,但一直无改其朴实的语言风格,记得当时看完《四世同堂》,我禁不住击节称叹——真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啊!我把这本书的有声版也下载到手机里,备着哪天走在路上来听,再领略一下这部小说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