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阎连科《风雅颂》 |
分类: 读书 |
看完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故事情节没多复杂,写的是清燕大学副教授杨科闭关5年写完一本关于《诗经》的专著《风雅之颂》后突然回家,不料撞上了妻子与副校长的私情。他花费五年心血写出的书没钱出版,所讲的课学生不爱听,妻子对他越来越冷淡,这使他的精神备受打击。郁闷中离开家门,无意中与学生上演了一场“共抗雾霾”的举动,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在世界引起反响,上层认为于国际关系舆论不利,校领导为了挽回影响,集体找他谈话,以提供宽敞的住房、拨款供他出书、晋升教授提拔为系主任等条件要求他书面做出消除影响的承诺,然后集体表决他患了精神病而被送进精神病院。他从精神病院逃出后回到了家乡,想与20年前订过婚的恋人再续前缘,但没有实现。他以出差考察的名义在家乡住了下来,被乡亲们奉若神明(皇城的大教授啊),把孩子带到他那儿一一摸头,认为这样孩子们将来就能考上大学。他去县城发现“天堂街”上好多年龄很小的卖淫女,便以给钱的方式劝她们从良。后来他得知过去恋人的财产是通过与大款同居得到的,很是耿耿于怀,揶揄了恋人之后到那个大款的墓前很发了一通牢骚,全书结束。
看完这部小说之后我没弄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看过的几部阎连科的作品好像都是这个感觉,不知道他写这样一本书是什么意思。这部小说读得倒挺顺畅,读完看到后记,阎连科说这本书写的是自己的无能、无力感,也是表达知识分子的无能为力。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可是,杨科的表现很难让人理解:碰上妻子与副校长通奸,他竟下跪三求他们“下不为例”;容忍了妻子偷情,几次遭到冷遇后又是请求对方的宽恕——何必以这样的方式来写知识分子的无力感呢?
这本书你说它写校园政治吧,似乎没那么深入;说它写校园体制弊端吧,却是一些浮皮潦草的现象;说它写知识分子对田园的退守(“回归”)吧,也不是那么回事——看来只能用作者自己的说法,写知识分子的无力感,可这样的感觉通过一个类似精神病人的书呆子来表达,好像“词不达意”——不管这些了,正如作者说的不再追问“为什么写作”一样,看一本书,看完了,也就看完了,不问有啥意义,因为问了也答不出来,不如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