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17)

(2020-11-22 22:01:58)
标签:

《论语译注》

分类: 读书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史”的意思。《论语译注》译为为“虚浮”,却没解释何以然。“史”有“虚浮”之意吗?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这句话各家的意思都差不多。不正直的人为什么就能侥幸免祸呢?世上不正直的人太多了,多能“幸而免”,那就是正直者的宽恕所致,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纵容;正直者的目标应该是不容“罔之生也幸而免”,要让这样的人活不下去才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是三个层次,逐渐递增,知道懂得了还要喜欢,而喜欢若能再达到以其为快乐的程度就更好了。比如工作,光知道怎么干不一定干得好,若是喜欢就能干得出色,如果这个工作还能给你带来快乐,那真是有福啊!一件事如果能带给人快乐,就一定被人喜欢,也就有了去做的动力,良性循环,就会做得更好。学习是个苦差事,如果学会了弄懂了就会喜欢上它,久而久之它会成为你学习的动力——学习好不是会被人高看吗?傲视的感觉多美好啊!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很好解。人的智力、知识水平、领悟能力有高有低,在学习上、工作中最明显,脑瓜笨的你给他讲难一点的问题他根本不懂,只有聪明的、悟性高的才能向他讲述难题和高深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