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12)
(2020-09-03 20:11:15)
标签:
《论语译注》 |
分类: 读书 |
孔子让子路、颜回各言其志。子路重友轻物,自己的车马衣裘可以和朋友共用,用坏了也无所谓(“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回的志向是“愿无伐善,愿无施劳”,意思是不自夸、不摆自己的功劳。我觉得这不太像是志向,志向宜高远,而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太具体了,那么孔子本人的志向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就是孔子的理想世界,老有所养,朋友互信,青少年得到关怀教育。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察觉到自己有了过错引起内心不安的大有人在呀,孔子为啥说没见过这种人呢?这应该是指虽内心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体现于行动上的纠错或补过的人太少了,所以会有未来的一错再错。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句跟“三人行,必有我师”差不多。孔子的忠信是没的说的,他说十户人家肯定有跟他一样忠信的人,只不过没有他好学罢了。由此看来,做到忠信不太难,因为它更多在于天性,好学(敏而学,不耻下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仁义礼智)。
前一篇: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11)
后一篇:养猫记(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