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11)
(2020-09-02 21:16:29)
标签:
《论语译注》微生高尾生 |
分类: 读书 |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这段孔子的话说明,他虽提倡忠君,但不赞成愚忠。君主英明就尽忠,君主昏聩就来个大智若愚。作为臣子要知道变通,忠言可上,不听就不再硬上,而应急流勇退以求明哲保身;如果国君昏庸无道不进忠言,自己有性命之虞,那就不做无谓之争,甚至可以“良禽择木而栖”投奔别的国君。
我对后半句“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更感兴趣,知难,知而若愚更难。大智若愚不是什么人都能达到的境界,须“大智”才行,“中智”、小聪明都不行,弱智就更不用说了。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就是《庄子》里讲的那个重信的尾生,他守约在桥下等候女子,宁可抱柱被淹死也不离其地。这个故事表明尾生是个愚直的人,所以孔子不赞成他的这种愚直,又举了一个例子:有个人管尾生借醋,他家里本没有醋,却不说没有,而是到邻居家借来醋给那个人。
我觉得这个例子反而暴露出尾生珍惜羽毛太过,他怕引起借者的误会使自己担上吝啬的名声,所以才这样行事。尾生不仅愚直,而且虚荣。
前一篇:养猫记(38)
后一篇: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