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8)
(2020-08-25 21:41:20)
标签:
《论语译注》论语孔子评价子路 |
分类: 读书 |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不知道孔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这话的,难道他“乘桴浮于海”只有子路能追随他,别的学生不能吗?他周游列国时不是一直跟着一帮学生吗?
子路是个直性子的人,听了这话很高兴,可老师兜头给他浇了一盆凉水,“好勇、无所取”。
子路确实好勇鲁莽,作为保镖绝对称职,孔子的这些学生里他是武功最高的。他只比孔子小九岁,可是孔子总教训他,说起他来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在我眼里,子路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有点李逵的劲头,但他决不是有勇无谋,只是做事爽快不乐意拖泥带水罢了。
孔子认为子路有军事才干,可以统领“千乘之国”的部队,这是他在回答孟武伯问仁时做出的评价:“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孔子同时还对另两个学生给出评价,一个是冉求,“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另一个是公西赤,“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也就是说,在孔子看来,子路可为武将,冉求能当行政长官,公西赤则可以胜任礼仪外交工作。
孟武伯问的是这三人“仁乎”,孔子在做上述回答之后,都要来一句“不知其仁也”,为什么呢?从孟武伯的谥号“武”可以设想他并不关心人仁不仁,实际上重视的是这人能不能干,他知道孔子最提倡仁,便假问仁乎,而孔子心知肚明,就直接说自己的学生最适合干什么。孔子不失时机地推荐自己的学生入仕,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