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7)

(2020-08-24 21:49:27)
标签:

论语

《论语译注》

分类: 读书

我在曲阜孔林看到子贡为老师守孝6年的“庐墓处”以及“子贡手植柏”。

子贡小老师31岁,深得孔子器重。子贡很有干才,既能当官又能经商,而且都很成功。子贡也很调皮,他当面问老师“赐也何如”,孔子说他“器也”、“瑚琏”之器。我不知“瑚琏”是什么东西,但“王字边”的都是表示玉般珍贵的东西,后查知乃一种祭祀之器。孔子曾说过“君子不器”,我觉得他虽认可子贡的才干,但还是认为他还只是个“器”。我估计这是跟颜回比的,孔子大概认为子贡为人太活泛,离最高的“仁”还差一点距离。参看下文他针对另一个学生冉雍所发的“仁而不佞”的话,孔子不太喜欢口才太好的人也许有“祸从口出”的考虑,他不是总要求“慎言”嘛。

不知子贡对这个回答是否满意,但他对老师的尊敬是毫不含糊的,要不也不会比同学多守了三年墓。


    孔子想要实现克己复礼的理想,必然支持学生入仕。“子使漆雕开仕”,而漆雕开不想做官,认为自己还不具备当官的信心。孔子也挺高兴,大概认为这个只比自己小11岁的学生难得的是有自知之明。

    据说这个漆雕开德行最高,人极自尊,“无罪受刑致残”虽无具体解释,也可见他刚直不阿的性格。我认为他不是没有做官的自信,而是不愿意做官,做官就要“巧言令色”,这种违背性情的位子他不愿去坐,表明此人是个真性情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