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看似挺近,其实离着很遥远
(2020-04-24 21:49:03)分类: 北京 |
晨走上山。天气很不错呀,咋预报成了浮尘天呢?看来“最高28”有点儿可信,刚一上山外衣就穿不住了,一件半袖衫愣是走出了汗。樱桃园不到十天的白花锦绣已经绿荫披挂,接下去就要迎来红得发紫的累累果实了。天好,人的状态也上来了,那就唱桃花吧,应景。
12:40下楼。本想走平川,天热,上山走个中圈;平地缺少遮拦,山上倒有不少树荫。下山,在白家疃商店买了两颗生菜,又到物美买了芹菜、豆腐,热热地走回家里。
描述世俗的作品可以不朽,被描述的对象(人)现实中鄙俗不堪。列宾画自己的女儿,那幅画名《蜻蜓》,只有几岁的小女孩何其天真。女儿四十多岁时画家也画了一张画,人物已是一个市侩气十足的妇人;同是一个人,孩子时代与成人面貌判若云泥。列宾的“忠实于生活”背后肯定会有一番内心的挣扎,作为画家他当然看出女儿的变化——看出深爱的人庸俗不容易,把它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更不容易。
看看从前的照片,少年、青年、中年,不单单涌起时光沧桑的感喟,也能看到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自己的因由。尤其是早年的照片,你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样子,为什么固化到现在的样子了呢?
生活本来够繁琐庸俗的了,如果没有艺术人还怎么超脱地活下去?我觉得养宠物以为寄托的人缺少艺术的心灵,否则也就不会把精神、感情完全施与宠物。艺术化的猫、狗同样或更能抚慰心灵,还没有真实的猫狗用它们的肉身麻烦我们。
艺术欣赏需要知识的积累,没有足够的知识是欣赏不了、感知不到艺术的美的。比如,面对一幅画,不具备基本的绘画知识,不了解作品所描绘的背景,不知道画面所讲的历史知识,怎么能看出画家想要表达的意思呢?视觉的绘画如此,听觉的音乐也是这样,不掌握基本的音乐语言,不知道音乐所讲的故事,也是听不懂音乐要表达什么。看到别人说的头头是道,我总觉得自己的愚钝,然后悟出了这一点,可是没办法,我掌握不了那么多,那就只好凭感觉了:这幅画看上去挺美,那就是好作品;这首音乐听起来好听、有气势,那就是好音乐;除此,还有啥法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