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白家疃

标签: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孙岳墓白家疃怡亲王祠 |
头午,我出去走了一圈,跟山擦个边。又是一个大好的天儿,防火道像热闹的街市,爬山的人一波又一波,络绎不绝。中法实验学校(原温泉二中)在开运动会,不是学校的,应该是某家单位借用学校的场地。
13:40,走着去温泉,在老年医院院里,看了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和孙岳墓。多年前我曾到此来过,山顶塔基上冯玉祥题刻的四个大字“精神不死”非常醒目。根据史料看,冯玉祥的人品不佳,本是个反复无常的军阀,却被视为爱国将领。论当时的声望,他根本不如孙岳,后者是同盟会的元老,对国民革命做的贡献比冯玉祥大得多。在他的墓右前方有座小墓,是他儿子儿媳的墓。孙岳享年51岁病逝,他的儿子孙白琦只活了46岁,看来没有长寿遗传基因啊。在父亲名气的荫蔽下,孙白琦也是当时的显要,建国后任政务院参事,1951年去世后在周恩来指示下葬于此地。
我走进白家疃村里,打听曹雪芹走过的小石桥在哪儿。如果没人指点,只有两条旧石板的小石桥很难被发现,已被民居压住一半,河沟更是不存在了,被填埋成了街巷。我在小石桥边四下打量,想象着曹雪芹当年是怎么走的——从樱桃沟到白家疃,这个路不短而且很险啊!这条街巷里有个小学,从前我一见到它,就被校园里的庙式建筑吸引住了——这样的建筑一看就与皇家有关,气势就不一样。后查资料得知,这是怡亲王祠,距今近三百年了——怡亲王,雍正皇帝的哥哥,生前在白家疃建了别墅,死后皇兄将其改为祠堂。现在,这里成为小学,在北京,古庙变学堂的不少,比如明代的摩柯庵现在是八里庄小学,门头沟三家店的小学也是如此。在这条街巷,我看到了以前没见过的武(五?)圣神祠,就是临街的一间破屋,陈旧确是老屋,却安了一扇铁门,屋内塞满了杂物。在另一条街巷,我在墙壁上了解了白家疃的历史,约略知道了村名的来历,却也是众说不一,谁能确证“白家滩”和“摆甲滩”哪个是真的呢?今天的白家疃谈不上“美丽乡村”,只因为有了曹雪芹而暴得大名,也仅此而已,我认为它更美的地方是跟前的大山,你看,那10N道拐就吸引着我10N次地去攀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