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居然这么有意思
(2019-06-20 21:49:36)
标签:
《论语译注》读《论语》公冶长南宫适 |
分类: 读书 |
醉心于《论语译注》的阅读,渐入佳境,写了不少笔记。
读《论语》,因为语句太短,上下文没有联系,而且古语难懂,就得借助大家的译注帮助理解。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死抠字眼,还要设身处地想想孔子当时的处境、他说这话的语气,进而揣摩他的内心,这样也许能更接近他所说的本义;哪怕我们理解的不对,这样去读书不是跟看小说一样挺有意思的吗?说到底,我们看书不要那么多的“求真”或“务实”,也不要附带什么崇高的意义,说白了就是为了好玩有趣、让自己充实,也只有这样看书才会看得下去。
《论语》第五篇以《公冶长》为题,第一段就很有意思,很有故事性。“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子认为公冶长这个学生为人十分不错,尽管坐过牢,但“非其罪也”,所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我对这个公冶长一无所知,上网搜索他的资料,故事不多。公冶长与孔子同是鲁国人,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具体干了什么也无从得知,但这人有个特殊的本领,可以说是特异功能,那就是他能听懂鸟兽之语。他因为何事遭受牢狱之灾呢?就因为他的这个特长,具体的不说了,反正是他坐了俩月牢,还是因为这一特长被认为无罪释放。公冶长无心做官,多次拒绝鲁国君的邀请,可见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可能看透了当时的世道,通过老师四处碰壁的遭遇,所以一心治学教书育人,并在老家诸城西北的安丘留下了一座以其名命名的书院(当然,现在的是新建的),可惜的是他的学说现已失传。他的墓还在,就在诸城市锡山上,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不恢复原名“公冶长山”?
被孔子招为女婿的不光一个公冶长,还有另一个学生,名叫南宫适(字子容),这一篇的第二段说的就是这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看来这个南宫适做了官,而且很会做官,无论国君有道无道,他都能明哲保身,在最坏的乱世也能保全自己,不受刑罚不遭杀戮。孔子认为这是个干才,便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说实在的,南宫适这个名字一出现让我一愣,《封神演义》里不是有一员大将也叫南宫适吗?两个南宫适相距大约四百年,孔子的这个弟子也起名叫南宫适,估计两者之间有点故事,可是这个故事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因为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资料可寻。